这则成语是来自“庄子”中的一个寓言故事。
古时候,宫廷里流行斗鸡,一个姓纪的师傅被专门请来为国王训练斗鸡。
过了十天,国王问纪师傅训练得怎么样了。
纪师傅回答说:还不行,这隻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咋咋呼呼,其实没有什么底气。
又过了十天,国王再次询问。
纪师傅说:还是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脖子毛就立起来了,说明它还受其它鸡的影响,沉不住气。
已经过了一个月,国王很著急。
可是死心眼的老纪头还是摇头,并说:这隻鸡还有些目光炯炯,心神过于激动,气势未消,还是不行。
国王已经让老纪给忽悠得洩了气,乾脆不惦记这事了。没想到第四十天头上,纪师傅自己乐颠颠地跑来报告,说斗鸡训练成功了。国王急忙赶去观看,只见那鸡呆头呆脑地一动不动,就像只木头鸡一样。
见国王一脸迷糊,纪师傅急忙解释说,别看这副模样,这就是斗鸡的最高境界了。国王不信,把这只呆鸡放进斗鸡场,没想到,任你平时多厉害的鸡,一看到这只木头鸡,还没交手立刻掉头就跑。
估计这会儿很多人和我有同样的感受,这隻鸡真可怜!看来经过了40天的精神和肉体折磨,这隻鸡已经被弄得彻底精神变态,成了一隻恐怖冷血的“杀鸡”。
上帝造这隻鸡,本来是让它每天早晨打打鸣,然后悠闲地捉捉小虫,吃饱后再四处追追母鸡……这样的生活平静地持续到它躺在人类汤锅里的那一天。但现在这隻鸡被人弄成这副德性,这很不“鸡”道。
可惜的是,人们不仅这么鼓捣一隻鸡,人们现在也这么折腾人。人们对鸡的训练要求是:更呆、更木;而对人的追求则是:更高、更快、更强。
当初很圣贤地发明了现代体育的顾拜旦老头,不知怎么撂下这么一句话,他可能没有想到,后来人们为了追求这句话,根本不择手段,造成的却是更不健康和更不人道。
看著牙买加“木鸡”博尔特在跑道上,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地就把百米世界纪录提高到9秒58,我不知还有多少人为此感到兴奋,大概只有他那天一举突破了9秒,才能引起人们一点兴趣,但不会是惊奇。
这个故事其实在很早以前就非常有名,当然古人绝不会无聊到天天琢磨那几隻鸡,这里面有兵法,练兵之法。
作为一支军队,兵圣孙武子说要练到: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后来日本有个军事发烧友叫武田信玄,学了点皮毛,阵前竖起四桿大旗,分别写著风林山火四个大字,就这,在日本就无敌了。
而具体到每个战士,照著庄子说的练就可以了。只要照著这么练,好好的一个农家子弟,就能把你练成没有感情、泯灭人性的木头人;成为冷血、残忍的杀人机器。这些人自己不怕死,拿别人的命更是视如草芥。
历朝历代都有名将照著庄子开的方子练兵的。就说明朝,那时候倭寇厉害,杀人不眨眼。戚继光更狠,把戚家军练得更没有人性。他发明的鸳鸯阵,其实就是十二个人的一个战斗小组,有攻有防,有长有短。一旦倭寇被长傢伙扎住、掛上,几把短傢伙立刻一拥而上,地上剩下的就直接可以当肉卖了。
这帮人面无表情,下手毫不留情,宰人的程序熟练之极;刚才还好好一人,一眨眼就成零件了。那么狠的倭寇见了这个满地的乱七八糟,也是吓得魂飞魄散,肝胆俱裂。有的跪地上投降,那也不行,这帮人不讲这个,来这套没用,上来依然把你变成一地零件。
到抗日的时候,日本兵为了练胆,拿活人练刀。结果国军这边出了个张灵甫,练兵更狠,士兵之间切磋真刀肉搏,相互射击训练用实弹;74师当时是闻名天下的铁军,日寇谁见了都躲。
不过说起我在历史上读过的,练得最狠、最『木』的兵,就是南北朝时期的那只白袍军了。
练兵之人叫陈庆之。此人原本只是后来的和尚皇帝梁武帝萧衍身边的一个小书僮,主要任务就是陪萧衍下棋。
到后来萧衍当了南朝的皇帝,陈书僮也跟著摇身一变成了个人物。不过同样是陪著皇帝玩,他比后来的高俅可差远了,没被重用,基本就是个闲职。
闲了二十年,梁武帝还是听别人跟他说,自己身边的这个亲信跟班平时熟读兵书,有大将之才。是吗?老萧半信半疑,封了小陈一个威武将军,给了两千人马。陈庆之在41岁时,终于得到了展现自己军事天才的机会。
陈庆之不是豪门出身,但自幼在豪门中长大。有人问,为什么将相总是出于豪门?没办法,这里面有个见识问题。穷孩子再怎么苦读书,那种对各种大场面的见识,你是学不来的。而偏偏见识这个东西,又比读什么书都管用。
明星需要舞台,将军要生于乱世。陈庆之是天生的将种,而号称后三国的南北朝时期,又是个乱得不能再乱的乱世。
名将出世,所向披靡。陈庆之很快就成了梁武帝手中的一把利剑,为他东砍西杀,从没败过。但有一次,爷俩聊天,说到兵事,陈庆之抱怨手下的兵不顺手,他要去练兵。梁武帝一高兴,就把自己最精锐的三万禁军给了他。
一年之后,陈庆之告诉梁武帝,兵练成了,请他去看看。梁武帝坐车到了营地,大军列阵相迎。久经战阵的梁武帝刚看了第一眼,忽然就觉得汗毛倒竖,吓出一身冷汗来。三万精锐练得只剩下七千,眼前的景象让号称武帝的萧衍,看得是心惊肉跳。
老萧到底看见了什么?很快,世人就见到了老萧看到的一切,然后每一个人都开始胆战心惊。
正在这时,北魏发生了内乱,胡太后乱政,北海王元顥逃到南朝请求援助。梁武帝萧衍就派陈庆之带著他的兵,护送元顥回北朝去争皇位。于是,中国战争史上的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跡上演了。
眼见身后只有七千兵,北海王元顥觉得老萧实在太不够意思,这点人能干嘛呀?来到第一个关口睢阳,守城大将丘大千摆开了自己的七万人马。一阵疾风过后,远处薄雾散去,敌人出现了。七千骑兵每个人都身穿白袍,像一片天上流动的白云。
越来越近了,已经看到了脸上的表情,每个人都心里一颤。那一张张脸上的表情,冷漠,木然;眼睛里流露的是不屑和冷酷,傲然看著眼前的七万大兵,好像是看著一群土狗。
白袍军来到近前,没有丝毫的停顿,立刻就开始了衝击。太狂了,太傲了,简直不把这七万人当人了。后人评价这场战役只用了四个字,摧枯拉朽,七万人做足了准备,只挡住了陈庆之的白袍军一个白天。
下一站是考城,济阴王元暉业率领三万精锐羽林军死守,只有半天,城破人亡。
陈庆之像一把利剑杀了进来。北魏朝廷急令周围城池死守,派大将元天穆率三十万大军前来会战。陈庆之昂然不惧,先奋力攻破滎阳城,然后带领三千白袍勇士背城立阵。
三千对三十万,相差一百倍,结果让人不敢相信,元天穆的三十万大军被打的大败而逃。
没人能挡住这片恐怖的白云,这群身穿白袍的恐怖杀手,从南向北横扫。骑在马上,身穿一身飘逸乘风的白袍,这种另类装束在以前的战争史上从未有过,它代表的绝不是圣洁与美丽,而是冷酷和杀机。
之后,白袍军攻破了虎牢关,北魏皇帝仓皇逃离洛阳。短短一个月,陈庆之率领他的七千白袍军从南方一路杀到北魏的国都洛阳,大小四十七战,连下三十二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缔造了一个空前绝后的战争神话。
毛泽东饱读史书,他对这一段的评语是:每读此传,心神往之。但白袍军最后还是覆灭了。北魏也有自己的名将,眼见国家被七千白袍军杀得七零八落,国都都丢了。太原王尔朱荣登场了,他带领二十万人马来迎战白袍军。
都是名将,陈庆之善攻杀,尔朱荣善取势。
尔朱荣先派兵击败了北海王元顥等人,只剩下了陈庆之一支孤军。他让自己的二十万大军凝聚不动,就像是一座大山。白袍军的剑再锋利,总刺不透一座山。
陈庆之在这种压力下开始缓缓后退,尔朱荣的大山慢慢尾随。当尔朱荣追到嵩高河时,陈庆之的白袍军正在全军渡河。眼看就要登岸扬长而去。
这时,令人不可思议的一幕上演了。可能是白袍军杀业太重,上天也不愿看到这种虐杀再继续下去,河水突然疯狂暴涨,那些所向无敌的白袍勇士们立刻被汹涌澎湃的河水吞没。这些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脸上的表情依然是那么冷漠、木然;眼神依然是那么不屑和冷酷。
陈庆之孤身逃了回去。他忘不了自己的七千勇士,心灰意冷,剃度出家当了和尚。梁武帝萧衍多次苦劝,还是把他拉了回来。但他已是行尸走肉,再也没有当年的勇气了。
这一切都要埋怨庄子,庄子的学问一向清澈高远,海阔天空,不知怎么会写出这么一个寓言故事来呢?
古时候,宫廷里流行斗鸡,一个姓纪的师傅被专门请来为国王训练斗鸡。
过了十天,国王问纪师傅训练得怎么样了。
纪师傅回答说:还不行,这隻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咋咋呼呼,其实没有什么底气。
又过了十天,国王再次询问。
纪师傅说:还是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脖子毛就立起来了,说明它还受其它鸡的影响,沉不住气。
已经过了一个月,国王很著急。
可是死心眼的老纪头还是摇头,并说:这隻鸡还有些目光炯炯,心神过于激动,气势未消,还是不行。
国王已经让老纪给忽悠得洩了气,乾脆不惦记这事了。没想到第四十天头上,纪师傅自己乐颠颠地跑来报告,说斗鸡训练成功了。国王急忙赶去观看,只见那鸡呆头呆脑地一动不动,就像只木头鸡一样。
见国王一脸迷糊,纪师傅急忙解释说,别看这副模样,这就是斗鸡的最高境界了。国王不信,把这只呆鸡放进斗鸡场,没想到,任你平时多厉害的鸡,一看到这只木头鸡,还没交手立刻掉头就跑。
估计这会儿很多人和我有同样的感受,这隻鸡真可怜!看来经过了40天的精神和肉体折磨,这隻鸡已经被弄得彻底精神变态,成了一隻恐怖冷血的“杀鸡”。
上帝造这隻鸡,本来是让它每天早晨打打鸣,然后悠闲地捉捉小虫,吃饱后再四处追追母鸡……这样的生活平静地持续到它躺在人类汤锅里的那一天。但现在这隻鸡被人弄成这副德性,这很不“鸡”道。
可惜的是,人们不仅这么鼓捣一隻鸡,人们现在也这么折腾人。人们对鸡的训练要求是:更呆、更木;而对人的追求则是:更高、更快、更强。
当初很圣贤地发明了现代体育的顾拜旦老头,不知怎么撂下这么一句话,他可能没有想到,后来人们为了追求这句话,根本不择手段,造成的却是更不健康和更不人道。
看著牙买加“木鸡”博尔特在跑道上,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地就把百米世界纪录提高到9秒58,我不知还有多少人为此感到兴奋,大概只有他那天一举突破了9秒,才能引起人们一点兴趣,但不会是惊奇。
这个故事其实在很早以前就非常有名,当然古人绝不会无聊到天天琢磨那几隻鸡,这里面有兵法,练兵之法。
作为一支军队,兵圣孙武子说要练到: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后来日本有个军事发烧友叫武田信玄,学了点皮毛,阵前竖起四桿大旗,分别写著风林山火四个大字,就这,在日本就无敌了。
而具体到每个战士,照著庄子说的练就可以了。只要照著这么练,好好的一个农家子弟,就能把你练成没有感情、泯灭人性的木头人;成为冷血、残忍的杀人机器。这些人自己不怕死,拿别人的命更是视如草芥。
历朝历代都有名将照著庄子开的方子练兵的。就说明朝,那时候倭寇厉害,杀人不眨眼。戚继光更狠,把戚家军练得更没有人性。他发明的鸳鸯阵,其实就是十二个人的一个战斗小组,有攻有防,有长有短。一旦倭寇被长傢伙扎住、掛上,几把短傢伙立刻一拥而上,地上剩下的就直接可以当肉卖了。
这帮人面无表情,下手毫不留情,宰人的程序熟练之极;刚才还好好一人,一眨眼就成零件了。那么狠的倭寇见了这个满地的乱七八糟,也是吓得魂飞魄散,肝胆俱裂。有的跪地上投降,那也不行,这帮人不讲这个,来这套没用,上来依然把你变成一地零件。
到抗日的时候,日本兵为了练胆,拿活人练刀。结果国军这边出了个张灵甫,练兵更狠,士兵之间切磋真刀肉搏,相互射击训练用实弹;74师当时是闻名天下的铁军,日寇谁见了都躲。
不过说起我在历史上读过的,练得最狠、最『木』的兵,就是南北朝时期的那只白袍军了。
练兵之人叫陈庆之。此人原本只是后来的和尚皇帝梁武帝萧衍身边的一个小书僮,主要任务就是陪萧衍下棋。
到后来萧衍当了南朝的皇帝,陈书僮也跟著摇身一变成了个人物。不过同样是陪著皇帝玩,他比后来的高俅可差远了,没被重用,基本就是个闲职。
闲了二十年,梁武帝还是听别人跟他说,自己身边的这个亲信跟班平时熟读兵书,有大将之才。是吗?老萧半信半疑,封了小陈一个威武将军,给了两千人马。陈庆之在41岁时,终于得到了展现自己军事天才的机会。
陈庆之不是豪门出身,但自幼在豪门中长大。有人问,为什么将相总是出于豪门?没办法,这里面有个见识问题。穷孩子再怎么苦读书,那种对各种大场面的见识,你是学不来的。而偏偏见识这个东西,又比读什么书都管用。
明星需要舞台,将军要生于乱世。陈庆之是天生的将种,而号称后三国的南北朝时期,又是个乱得不能再乱的乱世。
名将出世,所向披靡。陈庆之很快就成了梁武帝手中的一把利剑,为他东砍西杀,从没败过。但有一次,爷俩聊天,说到兵事,陈庆之抱怨手下的兵不顺手,他要去练兵。梁武帝一高兴,就把自己最精锐的三万禁军给了他。
一年之后,陈庆之告诉梁武帝,兵练成了,请他去看看。梁武帝坐车到了营地,大军列阵相迎。久经战阵的梁武帝刚看了第一眼,忽然就觉得汗毛倒竖,吓出一身冷汗来。三万精锐练得只剩下七千,眼前的景象让号称武帝的萧衍,看得是心惊肉跳。
老萧到底看见了什么?很快,世人就见到了老萧看到的一切,然后每一个人都开始胆战心惊。
正在这时,北魏发生了内乱,胡太后乱政,北海王元顥逃到南朝请求援助。梁武帝萧衍就派陈庆之带著他的兵,护送元顥回北朝去争皇位。于是,中国战争史上的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跡上演了。
眼见身后只有七千兵,北海王元顥觉得老萧实在太不够意思,这点人能干嘛呀?来到第一个关口睢阳,守城大将丘大千摆开了自己的七万人马。一阵疾风过后,远处薄雾散去,敌人出现了。七千骑兵每个人都身穿白袍,像一片天上流动的白云。
越来越近了,已经看到了脸上的表情,每个人都心里一颤。那一张张脸上的表情,冷漠,木然;眼睛里流露的是不屑和冷酷,傲然看著眼前的七万大兵,好像是看著一群土狗。
白袍军来到近前,没有丝毫的停顿,立刻就开始了衝击。太狂了,太傲了,简直不把这七万人当人了。后人评价这场战役只用了四个字,摧枯拉朽,七万人做足了准备,只挡住了陈庆之的白袍军一个白天。
下一站是考城,济阴王元暉业率领三万精锐羽林军死守,只有半天,城破人亡。
陈庆之像一把利剑杀了进来。北魏朝廷急令周围城池死守,派大将元天穆率三十万大军前来会战。陈庆之昂然不惧,先奋力攻破滎阳城,然后带领三千白袍勇士背城立阵。
三千对三十万,相差一百倍,结果让人不敢相信,元天穆的三十万大军被打的大败而逃。
没人能挡住这片恐怖的白云,这群身穿白袍的恐怖杀手,从南向北横扫。骑在马上,身穿一身飘逸乘风的白袍,这种另类装束在以前的战争史上从未有过,它代表的绝不是圣洁与美丽,而是冷酷和杀机。
之后,白袍军攻破了虎牢关,北魏皇帝仓皇逃离洛阳。短短一个月,陈庆之率领他的七千白袍军从南方一路杀到北魏的国都洛阳,大小四十七战,连下三十二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缔造了一个空前绝后的战争神话。
毛泽东饱读史书,他对这一段的评语是:每读此传,心神往之。但白袍军最后还是覆灭了。北魏也有自己的名将,眼见国家被七千白袍军杀得七零八落,国都都丢了。太原王尔朱荣登场了,他带领二十万人马来迎战白袍军。
都是名将,陈庆之善攻杀,尔朱荣善取势。
尔朱荣先派兵击败了北海王元顥等人,只剩下了陈庆之一支孤军。他让自己的二十万大军凝聚不动,就像是一座大山。白袍军的剑再锋利,总刺不透一座山。
陈庆之在这种压力下开始缓缓后退,尔朱荣的大山慢慢尾随。当尔朱荣追到嵩高河时,陈庆之的白袍军正在全军渡河。眼看就要登岸扬长而去。
这时,令人不可思议的一幕上演了。可能是白袍军杀业太重,上天也不愿看到这种虐杀再继续下去,河水突然疯狂暴涨,那些所向无敌的白袍勇士们立刻被汹涌澎湃的河水吞没。这些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脸上的表情依然是那么冷漠、木然;眼神依然是那么不屑和冷酷。
陈庆之孤身逃了回去。他忘不了自己的七千勇士,心灰意冷,剃度出家当了和尚。梁武帝萧衍多次苦劝,还是把他拉了回来。但他已是行尸走肉,再也没有当年的勇气了。
这一切都要埋怨庄子,庄子的学问一向清澈高远,海阔天空,不知怎么会写出这么一个寓言故事来呢?
作者:大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