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总量或在今年赶超美国,《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都发表评论,认为中国在很多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经济学人》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总量比之前估计的要大。
文章说,衡量一个国家实力有多种:军力、商业以及文化影响力等等,但是从1930年代开始,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成为衡量经济水平的唯一方式。
以GDP为标准的话,中国正处在成为全球最强大国家的边缘。
文章说,比较国家之间经济水平差距最直接的方法是把GDP按照市场汇率转为一种货币(通常是美元)—以此方式来看,中国经济仍然比美国要小43%。
《经济学人》说,尽管如此,比较生活水准或者经济增长率的时候,多变的货币市场汇率可能引起误导,造成GDP数据在不同日期出现很大差距,而政府经常在其中做文章。
更重要的是,GDP受到国际贸易货物价格的影响,但是并不单单反映一个国家的国内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比如理发或乘公车。
文章分析,在富国理发师价格比穷国的要贵,但是并没有比对方多很多生产力,而用市场汇率比较GDP低估了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准。
1968年创立的国际项目比较法(ICP)测算不同国家货币购买力之间的真实比率,并根据穷国低价产品来调整经济数字,即“购买力平价”计算法。
购买力平价理论也是《经济学人》的巨无霸指数(Big Mac Index)的基础—该指数仅关注单一产品的价格。
文章说,国际项目比较法1970年的第一次调查仅针对10个国家,而本周三(4月30日)发布的以2011年价格为基础的版本提供了来自199个国家的数据,并估算了另外15个国家。
报道说,2005年公布的国际项目比较法数据引起过来自中国的批评,因为相关调查仅针对该国的11个城市。有人认为,所得数据高估了中国的生活成本,因而在以购买力平价理论算法时低估了中国经济总量。
文章说,以上原因加之2005年以来的通货膨胀,购买力数据更加不准确:最新数据将中国的购买力评价率排在20%以上。
《经济学人》说,根据旧的购买力数据,中国经济将在2019年超过美国,而新数据显示,中国将在年底超美。
《金融时报》周五就同一话题发表评论文章说,中国经济“超车”是一个数字游戏。
文章说,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平均年增长10%,使GDP翻了四番,这意味着中国总有一天将超过增长缓慢的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该评论说,中国向世界提供廉价货品,并于去年从美国手里抢到了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位置。
文章说,2013年,人民币是全球使用率最高的第7大货币,且拥有约2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而美国则有约4000亿美元的赤字。
尽管如此,作者认为,中国仍然无疑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人均数据来看,美国要比中国富裕5倍,而且绝对数据基本没有揭示中美两国在医疗、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差距—中国的一些工业城市污染严重。
中国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在186个国家的第101位,而美国排在第3位。
文章说,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成功还有其它一些标准,比如生产力和投资因素、多少世界级公司在该国设置总部、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数量等等,而中国在这些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作者认为,一个国家的成功不仅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评判—最近的事件表明,军力仍然是权力的重要来源。中国大举投资军队的同时,美国的年度国防预算是中国的3倍。
尽管中国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军队,其硬件和技术实力跟美国差了一个档次。
作者分析,中国想要真的与美国抗衡还需要克服很多很多。除了发展经济,中国需要想清楚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而这需要机构发展和更深层次的盟国。
文章说,在中国在领土领海等问题上愈加好斗之际,要做到这一点将很难。
作者说,中国在资源和技术进步上对其它国家有依赖性,且其在全球机构事务上的角色相对较弱—美国和欧盟仍然主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世界贸易组织。
文章最后下结论说,尽管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无可否认,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不完整的超级大国。管理这个崛起的国家是这一代和下一代中国人的任务,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从很多角度来看,中国还要赶很远的路。
来源: BBC中文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