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2年10月30日星期二

中国外交政策走向---韜光養晦不啞忍 有所作為爭先手


中国外交政策走向---韜光養晦不啞忍 有所作為爭先手





 未來國際形勢將何去何從?中國新一代領導層會否在外交政策上作出調整?實力不斷躍升的中國,是否會放棄「韜光養晦」?隨著中共十八大臨近,外界對中國外交的關注亦日益升溫。專家判斷,未來國際金融危機等的深層次影響仍將持續顯現,甚至可能出現較嚴重的滯脹,同時不排除個別地區發生重大戰事可能,對此中國外交要未雨綢繆,多下先手棋,同時也相信中國會從自身實際出發,在一貫奉行的「韜光養晦」與「有所作為」之間取得適當平衡。 ■香港文匯報記者 葛沖

過去十年間,面對國際風雲變幻以及當代中國同世界關係發生的重大變化,中國外交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營造了更加有利的外部環境。展望未來國際形勢發展,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日前撰文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國際格局將繼續深入調整演變。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同時國際金融危機等的深層次影響仍將持續顯現,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

一些國家害怕中國崛起

 「未來不排除國際金融危機會繼續惡化,甚至可能出現比較嚴重的滯脹,同時也不排除個別地區會發生重大戰事,比如中東、伊核等。」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王逸舟向本報表示,一旦出現上述情況,就會對中國的安全形成挑戰。

 儘管世界絕大多數的國家都紛紛表示,要把中國看作是一個發展的機會,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向本報指出,中國未來十年將處在一個將起未起期的特殊階段,而一個塊頭特別大的超大型國家迅速發展,容易讓其它國家害怕、防範和反制。

 過去十年間,中國成功走到世界前台,但中國過去十年間卻一直堅持既「韜光養晦」又「有所作為」的外交方針。然而,近年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影響力的躍升,特別是外部挑戰的日趨複雜,一些學者和民眾也不斷提出,中國有必要反思乃至調整對外戰略,特別是「韜光養晦」。

維護中國和平發展機會

 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向本報指出,外界目前對「韜光養晦」存有誤解,往往習慣只是從傳統文字含義來對其進行理解和解釋,誤以為「韜光養晦」就是別人侵犯了中國的主權和利益,中國也是該說的不敢說,該做的不敢做。

 曲星強調,「韜光養晦」的基本前提是要維護中國和平發展的機遇,妥善處理中國與外部世界的矛盾,絕非該說的不說,該做的不做,事實上中國一直都是該鬥爭的也在鬥爭,並不存在所謂盲目啞忍。

 曲星認為,國際形勢總是不斷變化的,而中國的外交政策也會與時俱進進行調整,但「韜光養晦」作為大的戰略卻不應改變。清華大學中美關係中心副主任趙可金提醒,中國外交戰略必須適應其國際地位結構轉換的新現實,以避免重蹈作為超級大國的蘇聯在崛起衝刺階段夭折以及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停滯不前的危險。

需有創造性介入的思路

 對於中共十八大後的中國外交政策走向,王逸舟判斷,中國的外交政策總體仍會保持連續性。但他同時也建議,未來國際形勢仍有很多不確定性,中國外交需要有更多前瞻性和規劃性,要有創造性介入的思路,這樣才能佔據先機,以免在國際形勢出現重大變化時落後手。

 金燦榮也相信,中共十八大後中國的外交政策暫時不會發生變化。他說,即使中國的「韜光養晦」戰略要進行調整,也是走漸進路線,慢慢進行微調,在「韜光養晦」大戰略不變的大背景下,多加一些「有所作為」。





稿源:香港文汇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