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年对台工作 5个实践成就6个理论创新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对台工作不平凡的10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对台工作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两岸关系总体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这对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一、推动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开创前所未有的和平发展新局面
10年来,尤其是2008年5月以来,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台海局势,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
(一)坚决挫败“台独”图谋,有力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2004年初,针对陈水扁连任后力图通过“宪改”和“入联公投”谋求“台湾法理独立”,中央确定把反“台独”作为对台工作的首要任务,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法律等手段,全面开展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斗争。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把中央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对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推动和平统一进程产生了重大现实作用和深远历史影响。至2008年3月,陈水扁当局推动“宪改”的图谋胎死腹中,“入联公投”案遭到否决,民进党丧失了运用政权力量推动“台独”的条件。我们在这场较量中取得决定性胜利,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了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为推动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奠定了基础。
(二)确立两岸关系政治基础,推动两岸协商谈判不断取得成果。2005年4月、5月,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先后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访问大陆。我与岛内主要政治力量首次就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等重大问题达成共识。这一历史性事件在两岸关系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产生了举世瞩目的影响。国共两党有关方面自2006年以来连续举办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成为两党和两岸各界进行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发挥了政策先导作用。2008年5月国民党重新在台湾执政后,两岸双方确立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立场,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思路,推动两岸关系不断改善发展。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协商,相继签署了包括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在内的18项协议,解决了诸多关系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推动了两岸交往合作的制度化。
(三)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形成两岸各界大交流局面。两岸同胞期盼30年之久的全面直接双向“三通”于2009年正式实现,为两岸人员往来和贸易投资创造了空前便捷有利的条件。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深化,规模持续扩大,层次日益提高,产业和金融合作逐步推进,大陆企业开始赴台投资。2011年两岸贸易额首次突破1600亿美元。两岸各界大交流蓬勃发展,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格局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广泛的态势。主要面向两岸基层民众的海峡论坛以及聚焦两岸企业家的紫金山峰会相继创办,为拓展两岸民间交流和企业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大陆居民赴台团队和个人旅游相继启动,大陆游客迅速成为台湾旅游业第一大客源。两岸人员往来大幅增加,由2002年的380万人次增加到2011年的710万人次。
(四)大力争取台湾民心,广泛团结台湾同胞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工作,促进两岸同胞在经济合作中增加共同利益,在文化交流中增强精神纽带,在直接往来中增进彼此感情。注重体察台湾社情民意,针对台湾基层民众和在大陆台胞及台商的需求,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让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从两岸关系改善发展中获益,受到台湾各界普遍欢迎。两岸关系不断改善发展,对台湾社会产生越来越广泛积极的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念在台湾逐渐深入人心,激进“台独”势力受到明显削弱,“法理台独”主张逐步丧失市场,自李登辉掌权以来岛内愈演愈烈的分离倾向得到遏制。
(五)妥善处理台湾涉外事务,巩固国际社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的格局。2008年5月以来,两岸在建立政治互信基础上保持良性互动,显著减少了在涉外事务中的内耗。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妥善解决了台湾以“中华台北”名义和观察员身份出席世界卫生大会等问题。国际社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的格局更为稳固,越来越多的国家理解和支持我对台方针政策,普遍积极评价和欢迎两岸关系的改善发展。
两岸关系摆脱长期动荡不安,呈现和平发展崭新局面,已经并将继续对台海局势产生深刻影响。10年对台工作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是正确的,成功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时代发展进步的潮流。10年对台工作的实践同时充分证明,大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进步,形成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雄厚基础和可靠保障,决定了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在这一历史大潮流和大趋势面前,任何形式的“台独”主张都是苍白的,也是没有出路的。台湾的前途,最终系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系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进一步丰富发展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形成最新理论成果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对台工作多年实践,提出一系列发展两岸关系、争取和平统一的重大主张和方针政策,尤其是形成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及其一系列政策主张,集中体现了对台工作的最新理论成果,继承、丰富和发展了中央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与指导原则,既富有重大理论意义,也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一)深刻揭示祖国和平统一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实现祖国统一,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我们一定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有利于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合作、融洽感情,有利于两岸积累互信、解决争议,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论述,清晰阐明了国家统一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致力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既确定了当前推进两岸关系的主题,又表明了我们坚定不移的努力目标。
(二)系统提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政策主张。强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该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政治基础,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作为重要途径,把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作为强大动力,把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作为必要条件,并据此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涉外事务、军事安全等六个方面全面系统提出我政策主张: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这些政策主张精辟阐释了如何才能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指明了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努力方向,体现了奋力开拓两岸关系前进道路的政治智慧和务实思路。
(三)创造性地提出两岸共同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主张。指出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并未改变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两岸在事关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问题上形成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就有了构筑政治互信的基石,什么事情都好商量。上述重要论述,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考虑到两岸尚未统一的实际情况,体现了在政治上努力寻求两岸共识的包容性,为促进两岸双方求同存异提供了新的思考途径。
(四)强调对台工作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也应由两岸同胞共同享有。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贯彻到各项对台工作中去。理解、信赖、关心台湾同胞,体察他们的意愿,了解他们的诉求,满腔热情为他们多办好事、实事。这是我们党以人为本、为民谋利执政理念在对台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在实践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五)在与国家和平发展战略的联系中把握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当今世界潮流和时代背景。我们国家已明示要坚定奉行和平发展战略,走出一条打破传统大国兴衰规律的强国之路。这一理念同样也体现在对待和处理两岸关系的具体实践当中。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际上已成为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果和有益经验可以为国家和平发展战略增添新的内涵,国家和平发展战略的推进则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强劲的后盾和支撑。
(六)在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开辟两岸关系的发展前途。实现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追求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幸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当成为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心实现民族复兴应当成为两岸同胞共同奋斗的目标。两岸双方应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思考和解决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共同应对复兴进程中的各种挑战,共同壮大中华民族的整体实力。
台湾问题事关我核心利益,对台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由开创期进入巩固深化的新阶段。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中央对台工作方针政策,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一主题,紧紧抓住争取台湾民心这条主线,排除干扰,克难前行,不断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继续开创对台工作新局面,为最终实现国家统一积累更有利的条件。
(作者:王毅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