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3年7月31日星期三

老外眼中的中国新总理:他简直无所不能

老外眼中的中国新总理:他简直无所不能


  新加坡《联合早报》8日刊出评论说,中共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日前指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看似是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因“人口红利”所引发,但绝非一时起兴之论。这是经过缜密思考、通观全局之后,提出的重大施政方略。 www.miercn.com 爱国交流理性平台

  201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做了一个令参会者普遍感到“吃惊”的总结发言。与以往的总结不同,这位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二号人物用长达一个小时的时间,从国际经济困局讲到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听下来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最令人称奇的是,他的面前没有一页讲稿。

  一位参会的高级官员日前透露了这一情景。据他所知,在如此重要的场合,领导人完全不用讲稿做大会总结发言,他从未见过。他当时特意观察过,台下300多位省部级官员,几乎可以用“凝神屏息”来形容专注倾听的神情。

  一位省委书记会后感慨:“中国找到了一位非常懂经济的总理。”

  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与来自最基层的18名乡村医生座谈,听取意见。这是座谈会结束后,李克强侧身说:“请‘最美乡村医生’先走”,并请身患残疾的周月华医生走在最前面。

  李克强一再强调“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他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应当保证就业、保证人民收入、保证企业效益的提高,并且与能源、资源、环境相匹配。

  他提出未来十年经济发展新引擎的说法,引起国内外经济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要依靠内需,而最大的内需就是大力推进相对滞后的城镇化。”

  两个多月后即将升任国务院总理的李克强,为人熟知的身份还包括:安徽凤阳大庙公社东陵大队的大队党支部书记,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学生会负责人,中国最年轻的“博士省长”。而不久,他即将成为中国第一位有“经济学博士头衔”的总理。

  显然,他为走到这一步做了坚实的理论准备。在北大读博期间,他的博士论文《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便获得中国内地经济学界最高奖项——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论文奖。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后,由他主导制定的中国“十二五”规划,被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盛赞“非常复杂但极有条理”。

斯宾塞说:“如果规划得到有效的实施,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在改变经济增长模式、调控全球经济的过程中,中国将在世界上扮演最最重要的角色。” www.这份经过两年考察、调研形成的规划,已经在近百个不同领域为中国的发展做出指导。同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约瑟夫•斯蒂格里茨说:“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代

表了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继续转型的方向。其中的中心任务就是一个新的开放的中国,新的融入世界的中国。”

  在主政河南、辽宁这两个中国的农业、工业大省之后,李克强在2007年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发展和改革、财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卫生等经济社会领域的事务,并且强力推进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燃油税费改革,以及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被称为“解决复杂经济社会难题的高手”。 米

  如今,李克强被中外媒体普遍称为“改革派”。十八大刚刚闭幕6天,这位中国未来的2号人物就在国务院主持座谈会,大谈“改革”。他说:“改革只能往前走,没有退路。”他还告诫人们:“拒绝改革的人可能不会犯错误,但要承担历史责任。” www.miercn.com 爱国交流理性平台

  而他提出的“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直到今天,仍是最令中国人感到鼓舞的“热点金句”之一。

  此后,李克强又几次完善、拓展自己的“改革红利论”。去年12月,他将“改革”与“城镇化”联系起来:“‘城镇化’这个最大的潜力,只要通过‘改革’这个最大的红利才能得以实现。”

  今年初的一次座谈会上,他再次解读说:“我们说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现在,要让这个‘利’更多地落在百姓身上。”

除了鲜明的“改革”标签,李还被普遍看做是“市场派”。去年12月19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调研座谈会上,李克强要求参会的中央部委和地方负责人认真研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的政策。他说:“一些领域的盈利亏损,可以让民营企业来投资、承担。而政府要做的,是把握宏观,把握经济总量。”

  半个月后的长江流域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上,他又提出:“政府的行政力量很难替代市场,我们倒不如专心考虑如何创造好的发展环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在最近的一次调研中,李克强再次告诫有关部门的领导:“行政力量有限,关键在于制度,要依靠改革和市场的力量。”

  从一些资料看,李克强可称得上“博闻强识”。新华社日前刊发的李克强人物特稿中称,他始终密切跟踪国际上最新的经济科技动态。几年前,他曾经批示国务院研究部门,要求他们深入研究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提出的“中等收入陷阱”、“包容性增长”等问题。

  而另一位消息人士透露,李克强每天都会关注国际国内的石油、金融等股指期货和指数,并且定期阅读英文原版的经济学杂志。

  从最近中国媒体公开的新闻报道中,其广博的知识面也得到某种印证。在国务院的几次会议上,李随口就能提及中国进口大豆的数量、全国农田的灌溉面积等具体数据;在基层座谈会上,他和民营企业经营者逐项研究他们的缴税项目;有一次,他非常明确地询问环保部门负责人,新建的PM2.5监测装置,使用的是哪一种统计原理,“是‘石英微量震荡天平法’还是‘β射线法’”。

而在视察湖北农村时,他冒雪登上一个陡峭的坡地,随手抓起一把土,搓了搓,对承包地的主人说:“太薄了”,“一年也就能收百把斤吧?”

  一位近两年随行李克强的记者感叹道:“真的,好像没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无论宏观和微观!”

  在最近的一次公开活动中,李克强像是预感到某种危险的苗头,他告诫人们:“中国城镇化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承载力,防止违反规律人为造城。”

  他说:“中国最大的差距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这种差距既是问题,也是中国发展的潜力和富民的动力。”

  1974年3月,李克强与同学来到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插队煅炼。革命加拼命精神,着实锻炼了李克强的筋骨,磨砺了他的意志。1976年5月,李克强光荣入党。

  李克强是近二十年来最年轻的一位副总理,也是近年来以人文社科背景进入政坛高层的代表人物。在李克强的人生道路上,有过七位引领他的恩师。

  李诚为他奠定传统文化根基

  李克强祖籍是安徽定远,父亲李奉三是安徽省一位地方官,曾任凤阳县县长,其后任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直至退休。 www.miercn.com 军情第一站

  1955年7月,李克强出生在安徽合肥。上中学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从小好学的李克强只好辍学在家。父亲李奉三常带着李克强与供职于安徽省文史馆的国学大师李诚谈文论道。少年的李克强聪明好学,李诚将其视为门生,认真地给他说文解字,让他读《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国史,并给李克强整段整段地背诵《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纂》等古文选。

  1974年3月,李克强与同学来到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插队煅炼。革命加拼命精神,着实锻炼了李克强的筋骨,磨砺了他的意志。1976年5月,李克强光荣入党。 米尔网 www.miercn.com

龚祥瑞让他了解宪政精神 米尔军事论坛 bbs.miercn.com

  1977年恢复高考,李克强被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

  北大法律系拥有良好的师资和设备,名师中最着名的当推学贯中西的宪法行政法学家龚祥瑞。聪明勤奋的李克强很快成为龚祥瑞的得意门生。在龚祥瑞的引领下,李克强渐渐着重转向外国宪法和比较政治的学习。在校期间,李克强已经在学术上崭露头角。在龚祥瑞指导下,李克强与杨百揆、刘庸安翻译了英国着名法官丹宁勋爵的名着《法律的正常程序》。该译着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如今仍然一版再版。李克强是第一译者。

  前排从左至右:姜明安、龚祥瑞、陈兴良、王建平后排从左至右:陶景洲、刘凤鸣、李启家、王绍光、李克强(照片由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提供)

  马石江将他带进共青团事业,季羡林教他为学处世 米尔网 www.miercn.com

  1982年1月,李克强等27位学生被评为北大优秀毕业生。毕业前夕,李克强雄心勃勃地准备留美考试。但是,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马石江看中他的领导才能及沉稳性格,先后十多次找他谈话,要他留校担任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书记。经过马石江的动员,李克强终于选择了留校。

  在翻译《法律的正常程序》时,一天,李克强遇有一词,实在弄不通,恰好因为参加校外一次会议,与国学大师季羡林同住在西苑饭店,就向季先生请教。季羡林先生当即做了回答,但同时又说:“你可以先这样。”李克强当时还不理解他说的意思,当天晚上又发现季先生没有住在饭店,次日季先生返回,即向李克强详细解释了这个词的由来及多种含义。“我不敢想像季先生是否因为这件事而返校,但我敢肯定季先生当晚认真地查阅了这个词。也许,季先生并不是一定要向我传授某种知识,他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在诠释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含义”。

  在李克强看来,马石江把自己带入了共青团事业的工作之中,而季羡林让自己懂得了如何为学与处世。

  王照华的点将与两位经济学家的点拨

  当上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后,李克强仍然保持求学时的锐气。他经常在一些场合对一些重大政治、社会议题发表思想相当解放的独立看法,并招致其它领域的团干部的非议。 在1982年北京市共青团七大上选举全国共青团十一大代表时,这名北大团委书记居然落选。但是,时任中组部副部长的王照华点将干预,李克强仍然列席团十一大,并被选为团中央常委。不久,李克强被正式调到团中央工作,出任共青团中央学校部部长、全国学联秘书长。1985年共青团十一届四中全会召开,增选年仅30岁的李克强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在团中央工作期间,李克强就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李克强当过知青,关注中国农村经济,1988年,他以《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一文获得经济学硕士,指导老师是经济学家萧灼基。后来,师从着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并于1995年拿到博士学位。

与其前辈相比,李克强的学术背景和成长经历,使其成为新世代政治菁英的典型代表。米尔军情网 http://www.miercn.com

  在学术背景方面,李克强法律、政治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积累,迥然有别于其拥有工程师称号的政治前辈们。在横向的比较上,在刚刚结束任期的十七届中共政治局常委会中,除了同为新世代的习近平专业为马列主义教育之外,其余七位常委的学术经历均为电子工程、地质勘探等理工科专业,均具有工程师的身份;在一个纵向的线条上,温家宝、朱镕基、李鹏等李克强的前辈们,也同为具有工程师身份的理工科背景;在一个国际的面向上,当下西方主要国家领导人,也大多为法学、政治学等文科背景出身。

  中共建党以来,已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多个时期。尤其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多方面已发生巨大变迁。当下,利益分化、势力多元,成为社会现实;公平、法治成为执政目标之一。实际上,李克强在过去五年常务副总理的任上,在保障房建设、医疗改革等领域,着墨颇多,可看作是在其行政职务晋升前的政治历练。具备法学、政治学、经济学背景的新世代政治菁英,李克强面对新任务,料将更加游刃有余,国人对此亦有颇多期待。

  从成长经历上,李克强在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即考上大学、1982年中共十二大改革全面铺开当年参加工作并沿着“团、政、党”的阶梯依次历练,完全暗合了中国改革的总进程。在某种程度上,李克强代表了成长于改革年代的政治新世代。

成长于改革、受惠于改革,在改革全程中熟稔掌握改革的进度与存在的问题;同时,受改革前各种僵化制度影响较小,改革思维更趋活跃;从基层通过自身努力步入大学、走入仕途并于今日续任中共常委,在李克强的仕途之路中,个人努力的成分相对较高。这一切,构成了李克强区隔于其前辈们最为明显的政治标签。

当下,用一个使用最为频繁的词汇来讲,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具有良好学术背景、在改革年代通过个人努力步入最高决策层的新世代政治菁英李克强,料将在未来的时间里完成自己的新任务,恰如人民的期待。



来源:2013-01-22 纵横军事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