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2年8月20日星期一

新西兰宏观经济情况

新西兰宏观经济情况


新西兰国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人口402万,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有着较为先进的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效率的农、林、牧业,经济的外向化程度较高。

新西兰经济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以前主要依赖农产品出口。70年代以后,农产品出口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和对国内市场的保护使新政府财政状况恶化。8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西兰政府转变了宏观经济政策,追求低通胀和财政收支平衡,同时允许汇率浮动、放开对资本流动的控制、取消农业补贴、推行国有资产的公司化和民营化等等。这些政策和措施促进了新西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出口竞争力的提高,使新经济在90年代以后出现了较快的回升。1998年以来,虽然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和美、欧、日经济下滑等不利因素影响,但是由于出口持续增长,移民和随之而来的资金流入带动了国内需求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扩张,新西兰经济在总体上仍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

截至2003年6月的统计资料,按年度计算,新西兰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262亿新元,比上年增长4.0%。人均GDP为3.19万新元(约1.82万美元)。通货膨胀率(消费物价指数)为1.5%,失业率为4.7%。近几年来新西兰一直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经济持续增长、失业率较低、汇率较为坚挺的国家之一。 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使得农、林、牧业成为新西兰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部门。新全国51%的土地为天然牧场或农场,29%的土地为林地。畜牧业和畜牧产品加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全国现有各类牧场和农场6万多个,占地1380万公顷,2002年饲养羊3955万只、奶牛516万头、肉牛450万头、鹿164万头。全国有大约640万公顷天然林、190万公顷人造林,林业资源丰富。2002年生产锯木2200万立方米,其中60%加工成为锯木、纤维板、家具、纸浆、纸和其他制品。农、林、牧业及其他初级产品的产值,约占新西兰GDP的12%。2002年,新西兰出口产品中有50%以上是农、林、牧产品及制品。

新西兰海域辽阔,实行200海里经济区,海域面积达12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四大专属经济区。海区内有上千种鱼类,其中经济鱼类数百种,海洋水产资源丰富。出口产品中约4%是渔业产品。

新西兰能源结构多样。在基本能源消费中,石油占33%,天然气28%,地热15%,水力12%,煤7%,其他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沼气、工业废物和木材等)占5%。主要矿藏有金、铁砂、银、磷酸盐、锰、钨等。

新西兰制造业以乳制品、食品和木材加工、毛毯、皮革、烟草以及造纸等轻工业为主。机械设备、电器、金属制品和石化工业亦具有一定规模。近些年信息和通信产业、软件业、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也比较快。2002年新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21.7%。

新西兰服务业近年来持续增长,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高达66.3%。新西兰自然风光优美,旅游业发展迅速,年国际旅客流量已达200万人次以上。2001年国际游客在新的支出为52.4亿新元,比上年增长9.8%。新西兰公路、海运和航空业都非常发达。全国有公路9.2万公里,主要港口13个。航空运输联接南北岛各主要城市和世界各地。仅奥克兰国际机场通航的国际航线就有近30条。每年航空业运送国内外旅客约800万人次。

新西兰《储备银行法1989》和《财政责任法1994》规定了其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框架,其核心是保持物价稳定,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0-3%。新西兰储备银行的官方贴现利率(Official Cash Rate)2003年末为5.0%。新政府财政政策审慎、透明。2001/02年度财政盈余为24亿新元,净债务占GDP的比重为14.5%。

进入2003年以来,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由于新元持续升值,新西兰传统产品如羊毛、纸浆和肉类等出口全面下滑,外国直接投资大幅下降,造成新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据一些经济学家预计,2003年新西兰GDP将增长3%左右。


新西兰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有利因素。近年来大量移民涌入,旅游市场看好,教育出口兴旺,房地产业不断升温,使新国内市场需求依然强劲。预计在今后一个时期里,新西兰国民经济将保持持续增长势头。

(时间: 2008-08-14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