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2年11月16日星期五

“战略机遇期”仍在 中国坚守和平发展对外方略

“战略机遇期”仍在 中国坚守和平发展对外方略




  面对世界经济危机阴霾依旧,中东动荡加剧,东亚情势紧张,中共十八大报告以“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题阐明未来中国的对外政策,首度以“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看待世界格局和自身承担责任,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也将在十八大后延续。

  “战略机遇期”仍在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对外方略来源于对国际环境的深刻理解。近年来,国际形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的是,中国面临海外利益保护、能源安全的压力以及传统和非传统领域威胁。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强盛引来国际及周边一些国家另眼相看,它们既与中国经贸联系紧密又对中国疑虑重重。特别是新型“中国威胁论”似有抬头之势。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表示,不仅是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邻国、非洲、拉美国家等,各种各样的议论越来越多,“一些是好朋友真心劝告,一些是将信将疑的判断,另有一些是不明就理的歪曲,比如说‘中国是可畏不可亲的经济巨龙’、‘新殖民主义’等论调。”

  有分析就此判断,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外部环境或将失去。不过根据中共十六大报告做出的“战略机遇期”依据:“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目前情况看,这两点依据依然存在。

  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很不安宁,但“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

  超越“国强必霸”

  21世纪的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度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成为牵动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变动重要因素。

  如何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未来之路?2011年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明确提出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目标:打破“国强必霸”模式,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十八大报告对外宣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的和平发展,也不会以牺牲自己的国家利益和领土安全、海洋权益为代价;中国也将以自己的智慧,让外界相信,中国过去是、将来也是全球经济发展和世界和平稳定的坚强依靠。

  外部环境的判断与和平发展原则决定中国对外策略的“不变”与“变”。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认为,“不变”体现为和平发展的外交方针没有变,“韬光养晦”的原则没有变,经济发展优先的利益排序没有变,美国为重中之重的外交重点没有变。

  更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合作

  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中国如何有所作为?十八大报告除继续强调既有政策,还颇多论及“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矢志“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

  事实上,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更加积极与国际社会合作,联手刺激经济,中国经济率先走出低迷并成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剂;参与全球治理改革,与发展中国家一道力促和谐世界的国际秩序;通过二十国集团平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权改革等,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显著上升等。

  对于同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胡锦涛今年提出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理念也在十八大报告中再度强调。抓住利益纽带,照顾彼此关切,增进理解和信任,成为大国之间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关系的要务。

  王逸舟表示,新时期面对各种外部压力是把双刃剑,解决难题锻炼了中国走向国际的本领。积极参与国际维和、派出国际青年志愿者和医疗队,开展海外教育合作的孔子学院,等等,这些赢得口碑与信任的举措都为中国创造了良好的外围环境。

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未来更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未来十年,中国对外是否有所作为,如何有所作为,既是摆在新一届领导层面前的挑战,也将是赢得未来的重大机遇。

(中新社记者 曾嘉)



2012年11月14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