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润物细无声
——说说晚晴的关爱活动
最近几天我走访了晚晴老年活动中心的几位元老,有几位是七、八十岁的老大姐、也有的是八、九十岁的老大哥。谈起晚晴的关爱活动,他们会滔滔不绝地给你讲上几天几夜。我听了为之震撼,为之感动,更多的是对他们默默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宽广的仁爱之心由衷地敬佩。晚晴的每个老人就像春天里的雨点润物细无声,更像冬天里的炭火温暖着每个人的心。他们的关爱活动已经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凝聚力量,把这里的老年华人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使晚晴这个社会团体、慈善机构越来越发展壮大。
晚晴的关爱活动大致可以概括为关爱老人、关爱病人、关爱集体、关爱社会。晚晴是一个老年华人社团,平均年龄都在70岁左右。目前有成员约一百六十人,其中八十岁以上的有四十多人,到年底可能达到六十人。他们的健康、快乐、幸福将直接影响到包括其子女在内的几百个家庭和社会。关爱老人不仅是全社会的问题,也是老年组织的自身问题。它的健康发展就是对社会的回馈。现任的晚晴老年关爱小组组长郭冰就是一位八十多岁的大姐。她说,前任会长离开后,晚晴的组织结构进行了重新调整,分了几个组。其中就包括关爱小组。大家感到我的为人还诚实也能团结人,就推举我担任这个组长了。我虽然八十多岁了,但是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我就想真正为老年关爱这块做点实事。首先想到的是从关爱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做起,而且八九十岁的一些晚晴元老们总想聚一聚,一直没有机会。我们就请示理事会,理事会给了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一些诸如怀卡托教育学院的赞助。大家齐心协力给40几位八九十岁的老人集体庆寿。在一家中国餐馆,吃生日蛋糕、唱生日歌曲、畅谈老年的幸福生活、拍照留念,留下了人生美好的回忆。春节期间我们又号召全体晚晴人看望这些年老多病不能常来晚晴的老人。走访者带着晚晴的水果和自家做的小食品走访了这些老人和他们的家庭,实际他们带去的是晚晴的关爱和大家的祝福。我就亲自走访了近十家,晚晴的关爱不仅是我、王庆邦、曲美琴、张正关爱小组这几个人做的事。实际上从晚晴成立那天起就一直再做这件事。
晚晴不管谁病了,大家都能伸出友谊之手能帮就帮一把。一位姓王的大姐病了,生活不能自理,在胡杏珍、郑萤大姐的带动下,几乎天天送饭,把她的生活包了下来。曲美琴、李凤丽、鲍凤英、董金萍送来饺子、包子等各种食品,王庆邦、孟秀蛾夫妇,陈秀珍、林冠杰夫妇也送来礼品,吴福元帮着收拾菜地,大家帮她做各种家务。包括剪指甲、做饭,直到王女士身体恢复健康。一向关爱他人的钟春香大姐病了,以郑萤大姐为首的晚晴人同样伸出温暖的援手,使其家人都为之感动的落泪。张女士不幸罹患癌症、裘福春老先生作心脏手术、袁淑贞女士被车撞伤、陈凤舆老先生脑中风、孙传生先生心脏出了问题、郑文星脚骨骨折晚晴人都像亲人一样关心问候并多次看望。耿兴发的夫人失忆走丢,几乎是得到消息的所有晚晴人都行动起来,参与寻找。
晚晴人就像老子说的,上善若水,关爱他人和晚晴集体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不求回报。陈凤舆老先生义务给大家送报纸多年,陈裕兴、刘德江等老先生晚晴活动日总爱早点来晚点走摆放椅子方便大家,陈裕兴、赵全妹、仲春香等一大批晚晴人不仅送种子给大家,还把自家种的菜拿给大家吃,八十多岁的陈老先生不仅送菜苗还给孤寡老人把菜苗种到地里。四组的几任组长,看到哪次自己组有的人在活动日没到晚晴活动,马上打电话询问一下情况,看是不是病了,如果家里有事需不需要帮助,需要就马上伸出援助之手。组长夏仲兰的先生年老多病,她总能自己吃苦把家和组里的事都照顾好。朱明元先生利用自己的英语特长义务去移民局、去医院给别人当翻译,为晚晴翻译大量文件、联系政府和各基金会,为晚晴的资金筹措尽心尽力。王庆邦无偿为晚晴提供跳广场舞、练书法的场所,把自己多余的家具无偿送给需要的人,在晚晴开办初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张安娜、黄春云、张秀英等为晚晴贡献文艺演出服装,不仅如此,社会上需要晚晴也能伸出友爱之手,例如多次到敬老院、幼儿园慰问演出,看望孤寡老人和孩子,惠灵顿地震晚晴尽自己微薄之力还捐了款。
几天的走访,使我深深地感到晚晴之所以能由几十人发展到160人,谁都热爱这个集体,维护这个集体,建设这个集体,不愿意离开这个集体,就是因为晚晴人有一颗上善若水、大爱无疆之心。这就是关爱活动的向心力、凝聚力。
文稿:郑文星
2018.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