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knowledgments:Hamilton City Council,Hamilton Celebrating Age Centre, Lottery Community Committee-Waikato,Trust Waikato,COGS,Wel Energy Trust,Creative Waikato, Norah Howell Trust, Len Reynolds Trust, Tindall Foundation
2013年3月3日星期日
驻奥克兰总领事牛清报接受新西兰中文《先驱报》采访
驻奥克兰总领事牛清报接受新西兰中文《先驱报》采访
新年伊始,又逢中国农历新年,近日奥克兰华社的各类活动频繁。人们发现迎来送往的人群中有一个不是很熟悉的身影。
“那是新任中国驻奥克兰总领事,刚刚来到这里才几个星期!”
“是吗,是外交官啊。看起来很亲切的样子。他是从哪里调来的呀,他熟悉新西兰吗,了解我们奥克兰华人吗?可以和他交个朋友吗?”
当记者来到中国驻奥克兰总领馆会客厅,和眼前这位平易近人的新任中国驻奥克兰总领事牛清报握手寒暄的时候,带着的正是这些疑问。
“我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
作为一个已经在新西兰居住超过10年的“老”移民,记者想当然的以“先来者”的身份欢迎牛清报总领事来奥克兰履新。没想到,牛总呵呵一笑:“其实我来奥克兰比你还早,1999年就来过了,当时的印象还非常深刻呢!”
原来,对牛总来说,新西兰是“老相识”了。
记者:牛总您好,欢迎来到奥克兰。大家对您还不太熟悉,能否先介绍一下自己?
牛总:谢谢。其实,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既不高,也不富,还不帅。和大家一样,热爱国家,热爱我们的社会,希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不辜负这份工资,不辜负大家对我的厚爱。
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交外事部门工作,从1989年开始至今有20多年了。大部份的工作都是在外交部,在各驻外使、领馆。也短暂地在别的部门工作过一段时间,比如说国务院外办、全国人大办公厅、中央外办等,但多数从事的也是外事工作。我还曾经在天津南开区挂职两年,分管工作也包括外事、外资、侨务。
记者:您对新西兰的印象如何?您熟悉这个国家和奥克兰这个城市吗?
牛总:我来之前听过一个描绘新西兰的对联:“天高皇帝远,人少牛羊多”,非常生动地说明了新西兰的地理位置和美好环境。你看,这里人少,动物多、牛羊多,说明这里的人热爱生活,热爱动物、热爱自然,可以想象出一幅非常美好的画面。
来之前我做了一些功课,对新西兰的情况做了些了解。我知道新西兰是南太平洋的重要国家。新西兰和中国的渊源还是比较久的,民间友好基础十分深厚,华人来新西兰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65~1866年间。在中国,我早就听过路易-艾黎的故事,这次来之前还特地到艾黎在北京的故居去拜访,感触很深。我希望到这里之后尽自己全力,像艾黎曾经做过的那样,促进中新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友好往来。
我知道奥克兰是千帆之都,这里的人们特别爱好水上运动。听说三分之一的家庭有游艇,不仅夏天,连冬天14、5度的时候也出海,非常有意思。奥克兰作为新西兰的商业、金融、交通枢纽,在经济、政治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中新关系上奥克兰的地位也非常重要。这里是中新贸易的主要中转地,很多新西兰公司和中国在新西兰投资的公司总部都在这里。此外,来自中国的访问团大多都愿意来奥克兰。我感觉这个岗位对促进中新关系,对服务当地华社来说很重要,责任重大。我能力还很不够,诚惶诚恐。希望当地侨界、地方政府以及各方朋友给予我支持和帮助。
中新关系
作为一名在外交战线工作了20多年的资深外交官,牛清报总领事对中国的对外关系一定是非常熟悉了。那么,刚刚来到奥克兰的牛总对于中新两国关系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记者:很多人都说,新西兰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好,甚至可以说是历史最好时期了。请问您如何看待目前的中新关系?
牛总:我同意你的这一说法。现在的中新关系不仅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新关系还给世界上不同政治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了典范。两国相互尊重,互利合作,不仅对两国和两国人民有利,也有助于建设和谐世界。新西兰是中国的重要伙伴,这体现在贸易、投资、科技和教育等各个方面。两国互相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在国际问题上能够相互理解、配合和支持。
说中新关系好,有很多具体体现:新西兰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和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的西方发达国家;新西兰第一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第一个开始、也是第一个完成与中国的入世谈判。中新两国建交41年,特别是自由贸易协议签订5年来,两国在各方面合作发展迅速。中国已经成为新西兰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国,第二大也是增长最快的海外旅游市场,第一大海外留学生来源国。在投资领域发展也很快,到2011年底,新西兰在华投资11亿多美元;而中国在新西兰的投资去年一年出现爆炸式增长,三四个投资个案的金额就超过了以往新西兰在华投资的总额。
中新两国在文化交流方面也来往不断,而且层次很高。仅今年春节前后,从中国来的文艺团组就有10来个。上周中华风韵演出,连演两场昆曲《牡丹亭》,面向新西兰主流社会,反响非常好。这周国务院侨办派出实力庞大的慰侨演出团,献演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演出也取得巨大成功。还有就是这两天正在举行的元宵灯会,中国政府也派了3个演出团体来参加。
我认为,中新关系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和两国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和往来分不开。只有人和人互相接触了,了解了,才会带来更多的商机,发现更好的投资机会。
记者:说到中国在新西兰的投资,去年有一个Crafar农场并购案影响很大,一些新西兰本地舆论对上海鹏欣收购新西兰农场的行为不太接受。
牛总:中国政府支持和鼓励任何对两国经贸关系有利的投资行为,比如鹏欣收购Crafar农场。要判断一个事情是否有利有几个因素:是不是为新西兰带来了外资;是不是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是不是为新西兰的初级产品创造了一个很大的,增长很快的出口市场。至于新西兰方面的反应要区别对待,有些媒体、有些人是有不同意见的,但我认为在这个多元世界,很少有全体一致,大家都同意的事情,总是一部份人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认为这不代表新西兰的主流民意,也不代表新西兰政府的政策,最后这个交易还是完成了。我认为潜在的投资者到任何地方投资,都不应该指望100%的顺利,总是要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问题不可怕,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想周全一些,多征求中国驻当地使、领馆的意见;多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比如说律师,会计师,多征求他们的意见,最终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我本人支持,也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到新西兰来投资,不仅为企业本身创造利润,也给当地带来好处,总领馆也非常愿意为需要帮助的中国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
为领区华人华侨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有5000万之多,这是中国的一笔巨大财富,而驻外使、领馆的重要职责之一,正是为这些华人、华侨服务。
记者:移民或定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大部分在情感上还是对中国有强烈的归属感,很多人都把中国的驻外使、领馆当作自己的家。请问牛总,您认为驻外使、领馆应该如何为华人、华侨服务?
牛总:中国政府非常感谢海外华人华侨为祖国的发展和进步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同时,中国政府也对海外华人华侨非常关心,关心他们在海外的生活、工作,同时提供一切必要的保护和服务。最好的例子就是利比亚撤侨,短短十二天里,中国政府动用一切可能的资源,用专机、军舰撤出了35860个侨民,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国家有这个能力和资源了,会更好地保护侨民的合法权益。
对于生活在海外,持中国护照的海外华侨,使、领馆就是他们的家,我们会在各个方面为他们提供服务。而那些持外籍护照的海外华人,虽然我们无法简单把这里称作他们的家,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为他们服务。领馆愿意为领区的所有华人华侨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华人华侨和祖籍国有割不断的联系,有愿意回国经商、就学、探亲访友的,领馆都会提供一切必要帮助。同时当地侨民希望从事两国贸易,或人文交流的,领馆也愿意提供政策方面的指导。新移民刚来,可能不了解这里的法律、法规、社会情况等,领馆也可以应他们的要求,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当地社会。
记者:去年,有一则消息在华社引起不小反响。持外籍护照的海外华人申请回国探亲,中国政府做了一些政策上的调整,要求提供邀请信。有些华人对此有一些想法,请问牛总怎么看这个问题?
牛总:中国对于外籍公民赴华签证方面是一视同仁的。去年有些政策上的调整,是为了进一步的规范。以前有一些违规行为,比如说一些外国公民在中国从事与其申请赴华目的不一致的活动。因此,邀请信是为了进一步的规范,并不是对华人的不信任或“抛弃”他们。其实,签证申请任何国家都有一定之规,都必须满足若干条件,符合一定程序。据我所知,绝大多数国家的要求比中国多,审批时限比中国长。海外华人在中国都有广泛的联系,我相信获取邀请信对他们来说并不困难,希望大家能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配合入境政策。
事实上,对于曾经持有过中国护照的外籍人士,使、领馆还是提供了一些便利措施的。比如,邀请信原件不方便的,传真也可以。还有,海外华人申请签证的审批时限,停留期限都比较宽松。一般入境签证是一次或两次有效,如申请一年多次或两年多次入境的签证,需要国内有关部门批准。但如果是华人朋友申请的,使、领馆就可以自主审批,在实际操作时已充分考虑到华人和中国的密切关系。
记者:还有一种说法:持中国护照的海外华侨回国定居也要申请?
牛总:首先要澄清一下,持中国护照的海外华侨回国绝对不需要签证,这是你们自己的国家,可以随时回去。
至于你提到的回国定居申请,我想指的是已定居海外的华侨重新回国定居,申请恢复户籍的问题。中国现在还是有户籍制度的,定居海外的华侨在他们申请出境定居时已经依法注销了户籍。如果这些华侨希望回国定居,还是需要申请恢复户籍,主管部门是所在地使、领馆,或国内县以上人民政府侨务主管部门。其实这也体现了为侨服务的理念,以前这类申请的主管部门是公安机关,新的《出入境管理办法》将此职能转移到侨办。侨办是专门从事侨务工作的,可以全心全意的为华侨朋友服务。所以请侨界朋友放心,不会给他们回国定居增加复杂因素,只会有利于大家规范有序地回国。
记者:生活在海外的华人还面临着融入主流社会的问题,有些人还是认为会遭遇一些不公。
牛总:新西兰是多元文化国家,衷心希望华人华侨能为新西兰的多元文化、和谐社会发挥作用。同时也希望他们保留自己的特色,一个国家也好,民族也好,因为不同,所以才和谐。如果大家都一致了,也就不存在多元文化了。
同时,在一个地方生活,就要按照当地的做法,入乡随俗。如果语言不通,和当地人没法交流,他们可能会觉得你另类,是不是对这里没有好感。有时候按照当地习俗是合规的,但习惯不一样,你可能认为在冷淡你。因此,当地的语言和风俗习惯,还是要尽可能去了解、去适应。至于公不公平的问题,我想当事人可能有更切身的体会,可以自己判断现在的生活是收获多,还是损失大。我相信广大华人、华侨既然选择这里,总是因为他们在总体上是喜欢这个地方的。缺少理解,缺少沟通的,尽可能和当地人接触,误解总会消除的。
外交官的生活
对大部分人来说,外交官是有些神秘的职业。我们见到的外交官经常西装革履、正襟危坐。那么,聚光灯之外的的外交官是什么样的,他们的家人们如何在各个国家、各种文化之间“无缝切换”呢?
记者:能谈谈外交官的生活吗?大家都觉得你们非常神秘啊。
牛总:外交官的生活其实和大家没什么两样,也会逛超市,买菜,周末带孩子去海滩、逛公园。我刚到奥克兰三周,已经把家周边的环境摸的差不多了。我住在一树山和伊甸山之间,和女儿约好要把奥克兰的山爬遍,现在已经爬过三次了,一树山两次,伊甸山一次。山上景色如画,非常漂亮。闲暇时陪着太太和女儿到公园散散步,感觉生活还是挺好。
记者:您的家属呢,他们能够适应新生活吗?
牛总:外交官的生活对于家属来说有点不太公平,我们到哪都是工作,他们还得不停的适应。比如女儿,各国教学体制有很大差别,上一个任期在孟买,这次在奥克兰,她只能跟着我去适应。好在跑得多了,见得多了,对新环境适应的也就快了。我感觉太太和女儿为我作了很大的牺牲,有时心中对她们感到有愧。
记者:您女儿喜欢奥克兰吗?她都去过什么国家?
牛总:女儿十岁,上六年级了,已经跑了三个国家:在美国2年半,3岁回到中国,7岁的时候又去印度2年多,现在到奥克兰。她到哪都很高兴,能交不少朋友,学习当地的语言,喜欢当地的食物,学学当地的艺术。
记者:很多人都想和您交朋友,又觉得距离有点远。
牛总:这两天已经有朋友在路上认出我了。其实,我来就是和大家交朋友的。大家愿意和我打交道,是我的荣幸。如果大家愿意的话,欢迎多走动,多往来。如果你经常去一树山的话,没准我们还能在山上遇到呢。
记者:最后,牛总有什么想对奥克兰华人华侨们说的话吗?
牛总:首先,祝华人华侨、中国留学生们蛇年快乐,万事如意,在当地过得好,工作、学习一切顺利。
再有,就是希望他们多多关心祖国的各项建设,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发展多多贡献力量。
最后,希望他们和当地其它族裔和谐相处。在为当地作贡献的同时,保留自己独特的文化,真正成为多元文化的一元。
2013/03/01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