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3年2月28日星期四

习近平从政轨迹探访

习近平从政轨迹探访




中国人喜好探寻名人足迹,亦擅长借古喻今。然而,这篇重走习近平从政之路的侧记,并不是一场简单的“追星”,却更像是一场研判——这位新晋中共最高领导人,从什么样的背景、事件中走出,将怀着怎样的执政理念,在未来十年领导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

“这是令我经常回想起来,经常触景生情的地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从政的始发地在正定。在这之前不能算。”——起点正定

离开北京,一路向南,经过三个小时近300公里的舟车中转,记者到达河北省正定县。

这是一个用两个小时便可绕行一周的小县城。因为习近平,让正定除去三国名将赵云故里、中国乒乓球训练基地之外,有了一个新的称号——“影视聚焦处,东方好莱坞”。

1982年,恰好是习近平的“而立之年”。1979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习近平先后在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三年后,当中国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吸引相当数量的年轻人下海经商之时,30岁的习近平却选择离开北京,赶赴正定任职。

沿着县城中的主干道常山路一路东行,便是河北省重点推介的旅游景点荣国府。这是一座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群,由一流的设计与建造团队、红学专家、学者依据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描述的情节严格设计建造。最终呈现出的五进四合院,以及精巧别致的苏州园林,让“太虚梦境”走出小说。荣国府外围有一条宁荣街,整条街采用清代建筑风格,再现了“康乾盛世”之景象。

两处景点的落成,都与习近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8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计划筹拍《红楼梦》,因在北京租赁拍摄场地的费用非常昂贵,剧组考虑离开北京,与周边地方政府联合自行搭建相关场景。

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得知消息后认为:对剧组进行“招商”,既可以打造影视拍摄基地,替正定打广告,同时也能与当地已有的历史文物古迹相结合,充实古城的旅游资源,可谓一举两得。于是,习主动和《红楼梦》制片方取得联系,设法将剧组吸引到了正定。

然而,正定与剧组的合作一开始并不顺利,资金的匮乏是横在所有美好设想之前的现实瓶颈。据测算,实景建成需要投资300多万元人民币,这在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可谓天文数字,而剧组预算的80万远远不够,剩下的钱需要正定自筹。作为农业大县的正定县,因为拿不出这笔钱,县委常委分歧较大。最终习近平决定,贷款兴建荣国府。

这个大胆的举动,由上任还不到一年的习近平做出,却远远走在了如今风靡中国的各种影视基地之前。

1986年,荣国府全面竣工,剧组正式进驻正定,一代中国人记忆犹新的87版《红楼梦》在此拍摄了两个多月。这一年,正定大名远扬,对于当地民众来说,成为了惊喜、难忘的一年。

《红楼梦》的拍竣热播,让正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30年的时间里,共有170余部影视剧在此拍摄,一度被誉为“东方好莱坞”。此外,荣国府的后续效应逐渐显现,让正定迎来了旅游热潮。据当地有关部门统计,90年代荣国府年接待游客量最高时达到138万人次,伴随彼时中国旅游会议上“正定模式”的提出,荣国府让正定走出河北,走向中国。

30年时光飞逝,年轻的导游亦对当时的相关情况不甚了解,偌大一个荣国府里难道没有留下习近平的一点痕迹?记者遍寻花园,最终在僻静角落的一块不起眼石碑背面,找到了这位“总策划者”习近平。

离开荣国府,记者来到正定县图书馆,希望能够在馆藏的《正定县志》中,查阅习近平在任四年间的大事记。

然而,结果却出乎预料,荣国府的融资项目只字未提,却另有几处细节,引人深思。

1、1983年11月,习近平成为正定县自1949年后的第10位县委书记,亦是历任县委书记中最年轻的一位;

2、上任伊始,习近平就将经济改革作为重中之重来抓。1983年1月,习开始主导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各种组织,同时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商品生产,充分调动农民的自主权和积极性。1984年12月,在鼓励剩余劳动力务工、经商、发展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同时,县委还特别发通知,严禁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

3、经济改革与党政机构改革大力推进,包括县委、政府、人大、政协下属机构人员大幅缩编,比原班子降低5岁的平均年龄,同时大幅提高拥有大、中专文化程度的工作人员比例。两年时间共引进各类人才683人。

4、习近平当政期间,正定迎来了空前频繁的上级领导视察。包含中央部委、省委省政府在内,共有16次重要的上级领导视察发生在1982年—1985年。

5、身为县委书记的习近平,还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称职的“宣传部长”,他非常重视正定县形象的推广工作。1984年10月,县委邀请《光明日报》驻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记者站站长的30余人前往正定参观,并聘请他们为正定县的特邀信息顾问,并亲自给他们发了聘书。

记者了解到,1984年,中国著名作家柯云路以习近平在正定的工作事迹为蓝本,创作出长篇小说《新星》,后被改编成同名电视连续剧。在改革开放理念深入人心的彼时,作品主人翁“李向南”的名字一时间家喻户晓。《新星》出版之时,被称为中国当代的“官场现形记”,还被称为“县委书记从政指南”。

金麟岂是池中物,完成上述事务的习近平,甚至没有等到自己主导的荣国府于1986年正式建成的那一天。1985年,习近平离开正定,南下福建任职。

民以食为天,这餐桌的问题可不是小问题。”——主政福建之一

“速生鸡”、“地沟油”、“瘦肉精”、“注水牛肉”、“三聚氰胺”奶粉……近年来,中国各地接连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民众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食品卫生安全危机和事故的层出不穷,表面原因是生产者受利益驱使的违法行为,但本质原因却在于政府检测监督机关的不尽责与制度的缺失。

十年前,“餐桌污染”这四个字在一般人看起来,很难与那些拉动中国某省GDP增长的大项目相提并论。不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如今,却是涉及老百姓生活质量的、重要的民心工程、民生项目。

今天的福州市民很“时尚”,去超市买菜只要掏出智能手机,对着包装盒上的二维码一拍,就可以将蔬菜的产地、经度纬度、生产流程、使用化肥农药编号等信息“一网打尽”,而这种从种植、畜养到加工、流通、消费一条龙监管的安全链条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

2001年,福建省勇于“尝鲜”,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全省范围内整治餐桌污染的省份,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向民众承诺,用5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消除主要食品的“餐桌污染”,保证老百姓的食品安全。

在治理过程中,福建省主抓六类关系到千家万户根本利益的食品:猪肉、蔬菜、水产品、饮用水、大米、调味品。大力治理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菜地土壤;农药使用过量、有害残留物超标的蔬菜基地;养殖、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添加剂、激素催生有害残留物增加的畜禽;大量使用福尔马林保鲜的市场水产品;城市楼顶水箱二次供水污染等问题。

在习近平的主抓下,福建省率先建立一个定点屠宰、销售一条龙电脑化的网络平台,每天杀了多少猪,在市场上卖了多少猪,这些都可以及时反馈到检验中心,中间过程有数据可循,碰到私宰情况,可以及时做出反应,迅速追查。在当年,电脑化管理肉屠宰场在全国尚属首例。

2001年,习近平就治理“餐桌污染”问题接受央视采访,针对记者提出的“省长管小餐桌”这一问题,他回应称:“餐桌污染是一个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活安全,关系我省农业产品能否扩大国内外市场和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大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对于领导,一般人的思维惯性是“抓大放小”。然而,习近平却从一张小小的餐桌抓起,关注百姓的菜篮子是否安全,正应了他曾经说过的话,“群众所关心的,就是我们政府工作的着力点;人民所需要的,就是政府的使命”。

“要坚持科学发展,而不能搞拼资源的发展、竭泽而渔的发展、砖头搬来搬去的空头发展。”——主政福建之二

十八大上,“美丽中国”这个专有名词首次被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国的GDP要“绿”起来,雾霾、PX化工项目、地下水污染这些问题急需治理。两会换届,百姓对新一代领导班子在治理环境污染上有太多的期待,回顾习近平的执政轨迹,他从政期间的举措间接暗示了未来几年中国的议程设置。

习近平在福建省度过了17个春夏秋冬,1985年他初到福建省,任职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那时的厦门交通条件还比较差,还没有完善的高速公路,道路狭窄,市容建设破旧,从福州到厦门他整整花了8个多小时。

此时,中国在经历了一段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时期后,经济泡沫逐渐显现:消费者财富激增,催生高通货膨胀;无效投资过度,造成生产能力过剩,种种弊端导致市场供给的发展速度与市场需求的发展速度不成比例,物价指数持续走高。

在习近平看来,这种大气候下不利于采取超常措施,更不能“炒热”,很多人劝告习近平在闽东要干三件大事:开发三都澳港口、修建主温铁路、撤地建市。他坚持“这些事要慢点来,因为我们的经济基础薄弱,不可好高骛远,还是要按实事求是的原则办事,办多一些扎扎实实打基础的工作”。

“一般讲,刚来的时候,说一些让大家热血沸腾的话很容易,趁大家的劲‘踢三脚’也容易,但是这个劲一挑起来,接着将是巨大的失望,我不能做这种事情。所以,我采取的办法是小火烧温水,常烧不断火,有时还给添点冷水,而不是烧三把火”。

不追求表面光鲜的政绩,GDP与GNP两手都要抓都要硬,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让GDP从“快”到“好”,习近平说到做到。

长汀一带水土流失严重,2002年,时任省长的习近平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让福建成为全国第一批生态建设试点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是习近平挂在嘴边的话,他提出保护生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造福子孙后代。

十多年不懈的努力后,长汀重披绿衣,曾经被形容成“美丽少女穿着破旧衣服”的厦门发展为花园城市,福建省更是成为全国唯一水、空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

1999年,习近平率先提出建设“数字福建”,2001年,他担任“数字福建”建设项目组长,带领福建省走上信息化建设道路。“数字福建”是以全省为对象的集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为一体的应用系统,通过计算机终端处理,集成各类信息源,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数字福建”建设包括实施“电子政府”,推进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开展多层次的电子政务信息服务,建立和完善公众信息服务网;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通过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的应用,推动工业设计与营销、运输;建立“数字福建”人才库,提高全省网络应用与信息化普及。

信息化时代,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电子商务俨然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市场上,IT技术人才供不应求;各地政府大力发展官方网站,应用网络平台与民众对话、互动。习近平“数字福建”的主张高瞻远瞩,把握了时代的发展脉络。

“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摆脱对粗放型增长的依赖,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试水浙江经改

2002年10月,习近平开始主政浙江,期间主推“平安浙江”、“绿色浙江”、“文化浙江”、“法治浙江”和海洋强省建设。

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中国有太多的先天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MadeinChina”、“世界加工厂”曾经让中国人引以为豪。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畸形的产业结构所带来的弊病逐一显现。一部苹果手机市场售价700美元,与之相对应,代理其业务的富士康公司净利润只有1美元。科技研发、自主品牌不仅改变人的生活,更决定了一个国家的GDP与未来发展。

近些年,发展自主品牌、自主创新、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重要议题,海尔、联想、吉利、波司登,中国自主品牌正在走向世界,与国际品牌同台共舞,这也将是今后中国企业发展的大方向。

2004年,浙江面临土地、水能源短缺、环境问题突出、人才匮乏等制约经济发展的重重困境。作为省委书记,习近平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他提出作为“资源小省”浙江要养好“两只鸟”:一个是“凤凰涅槃”,另一个是“腾笼换鸟”。“所谓凤凰涅槃,就是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摆脱对粗放型增长的依赖,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科技强省和品牌大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变制造为创造,变贴牌为创牌,实现产业和企业的浴火重生、脱胎换骨。所谓腾笼换鸟,就是要主动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限制高耗能低收益的产业,转而引导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为了实现浙江经济发展的三个转型:发展模式转型;经济体制从初级市场经济向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现代市场经济转型;传统二元社会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转变。习近平在浙江各地调研,考察的第一家民营企业是吉利集团。

作为全省唯一的整车生产汽车企业,吉利被视为建设自主品牌的突破口。习近平考察中指出,吉利汽车的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就,它不仅仅是李书福的,台州的,更是整个浙江人的。“像吉利这样的企业,如果我们不加以大力扶持,那我们还去扶持谁呢?”他表示,省政府会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汽车企业的政策性支持,为民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此外,习近平在执政期间提出“八八战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实现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促进三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与共同发展;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对接国际市场;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进程。

“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走基层

2002年10月,刚刚完成交接,开始主政浙江的习近平,便用9个月的时间走访了省内的69个县(市、区)。到2007年卸任为止,习五年之中的足迹遍及浙江全省。

据当时随从媒体报道,习近平的密集调研强度之大,体现于他在外调研的时间,占工作的50%;此外,习每天六七点起床,夜里一两点休息。每次调研,除了相关的必要人员外,轻车简从。

浙江西南部的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是浙江的一个偏远山村,也是习近平主动选择的联系点,两年时间里,他先后五次来此蹲点调研,每次都要进到农户、上到田头、听到民声。习将其称为“了解省委决策在基层效果的窗口”。

2003年4月,习近平第一次来到下姜村。村支书汇报工作时非常紧张,拿起笔记本照着写好的稿念,习近平打断他,笑着说,农村干部有话就照直说,想到哪说到哪,说自己最熟悉的东西,不要照本子读。

“人随和,亲民,讲实话,办实事,不来虚的。”如今,回忆起习近平,下姜村的村民这样评价。

即便在今天,针对中国民众的信访工作也因其诉求的敏感性和复杂性,往往被各级地方政府官员以“维稳”的思维所粗放处理。然而,在浙期间,习近平首创地、县、乡镇三级领导下访制度,变民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主动到基层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如今在浙江的多个县市,领导接访、下访已成为固定制度。

2003年9月19日,习近平率领省直15个有关部门负责人,下到金华市浦江县接待来访民众。此前,浦江因环境问题、拆迁问题导致的上访率居高不下,更有不少人去北京上访,被列为全省信访重点管理县之一。

动身之前,习近平明确要求县里提前发公告,广而告之,让全县都知道此事。

“听说你们去过省里了,‘来而不往非礼也’,我这次来就是主动听你们意见的。”习近平的一番话,彻底打消民众顾虑,也迅速引爆了接待现场。据媒体报道,这一次下访实际接访436批667人次,当场解决91个问题。

另据记载,2006年8月16日,在浙江省衢州的一次接访过程中,习近平和接访团用一个上午的时间,接待了300多人次的上访群众。

从2003年2月25日起,浙江省委直属重量级官媒《浙江日报》的头版,新增一个名为“之江新语”的专栏,首期文章题目为《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全文不足300字,署名“哲欣”。

此后,“哲欣”开始经常性的发文“指引”浙江全省基层领导干部。通过与读者“润物细无声”一般的平等对话、探讨,对具体问题发表见解、提供解决方法,并阐明当局行政应有的态度。

后经证实,“哲欣”就是习近平的笔名,巧取“浙江创新”之意。

在习近平倡导下,浙江人大、政协、和党政机关的主要领导,连续4年分别到42个信访问题突出、社会矛盾集中的县市区,采取公告的形式下访。另外,浙江省还专门为接访团配备律师顾问团,陪同下乡。据统计,4年来,干部下访共有4万余人次,接待来访群众8万余批、30多万人次,解决信访事项6.8万件。

2007年3月,上海社保案爆发,前市委书记陈良宇“落马”。中共中央决定,习近平临危受命,调任上海市委书记。

3月25日,习近平与浙江新任省委书记完成交接。这一天,“之江新语”刊登“哲欣”的最后一篇短评:《追求“慎独”的高境界》。

自此,这位中共未来最高领导人,已达成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对常委的选拔条件,在三个正部级单位先后担任职务,政治生涯进入了新的层级。



2013-02-27 来源:侨报 作者:洪明宇 薛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