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6年6月30日星期四

从汉字改革到汉字立法管窥

在中国共产党诞辰 95 周年之际,回顾历史,想到汉字改革到汉 字立法这件事儿,撰此短文,献给党的生日作为纪念。

中国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基,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重要载体和 显著标志,是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 族交流沟通的工具,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 也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延续至今仍然使用的唯一文字。又是世界上独一 无二的以象形为基础,结合形声、会意,再加上指亊,假借,转注而 创造出来的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方块字。这种文字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创 造,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几千年来一直延用至今。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 富。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在 内忧外患,国事垂危的情况下,有些受“西方中心论”影响的中国知识 分子,认为中国“百事不如人”(胡适语),也有些激进的知识分子精英 们,救亡救图心切,盲目向西方学习,误认为中国贫穷落后,愚昧无 知,受人欺辱的原因是方块汉字。於是就提出“汉字改革”,“汉字革命”, “废除汉字”的主张。从此对汉字展开了口诛笔伐的大批判,这股潮流 来势猛烈,时间长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1918 年 4 月钱玄同在《新青年》四卷四号上发表《中国今后之文 字问题》一文,提出“欲废孔学,不得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 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提出:“中国文字, 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 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 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 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 20 世纪之新时代。"“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 20 世纪文明之 民族,必须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 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1923 年,钱玄同在《汉字革 命》一文中更为清晰的表明了他的理论主张;“汉字不革命,则教育决 不能普及,国语决不能统一,国语的文字决不能很顺利、很自由地用 国语写出。何以故?因汉字难识、难记、难写故,因僵死的汉字不足 表示活泼的国语故;因汉字不是表示语音的利器故;因有汉字作梗, 则新学、新理的原字难以输入于国语故。”

废除汉字之后,钱玄同主张采用文法简赅,发音整齐,语根精 良的世界语(拉丁字母)来代替汉文。钱玄同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的 激烈主张,获得不少人的回应和支持。

1919 年,傅斯年在《新潮》一卷三号上发表了《汉语改用拼音文 字的初步谈》一文,大肆咒骂汉字“中国文字的起源是极野蛮的,形 状是极奇异的,认识是极不便的,应用是极不经济的,真是又笨又粗, 牛鬼蛇神的文字,真是天下第一不方便的器具。”该文中进而提出了改 用拼音文字的初步看法。

陈独秀是“强烈地主张废除汉字,中国文字,既难载新事新理, 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穴,废之诚不足惜。”

胡适说:“必须先用白话文字来代替文言的文字,然后把白话文字变成 拼音文字。”中国人“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是“又蠢又懒的民族,” 一分像人,9 分像鬼的不长进民族。” “象形文字的残根余孽能爬出中 世纪的茅坑,多少算事救了汉字。”蔡元培说:“汉字既然不能不改革尽 可直接改用拉丁字母好了。”

鲁迅是废除汉字的积极支持者。他说:“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 的利器。” “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 面,倘不首先去除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且介亭杂文》 《关于新 文字—答问》 )“中国等于并没有文字,待到拉丁化的提议出现,这 才抓住了问题解决的紧要关键。” ”倘要生存,首先就必须除去阻碍传 播智力的结核:非语言和方块字。如果不想大家来给旧文字做牺牲, 就得牺牲掉旧文字。”( 《且介亭杂文》 《中国语文的新生。》)

鲁迅的《阿 Q 正传》首先使用了拉丁字母,鲁迅赞成支持汉字 拼音化的态度跃然纸上了。

瞿秋白是废除汉字推行文字拉丁化的主将,他发表了不少抨击 汉字的激烈言辞。他说:“这种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 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 《瞿秋白文集》第二册 第 690 页)

1919 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了“国语统一筹备会,”由张一麘出任 会长,吴敬恒(稚晖)任副会长,会员有蔡元培、胡适、钱玄同、赵 无任,刘复(半农),沈兼士,林语堂,汪怡等 172 人,下设“汉字省 体委员会”,“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审音委员会 ” “国话词典 委员会”,“国语辞典编纂处”等机构。推行汉字改革。

1923 年,《国语月刊》一卷七期 “汉字改革”特刊号发表了由钱 玄同、黎锦熙、杨树达提出的《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胡适为特 刊号撰写了"卷头言” 他非常“赞赏汉字简化,要求全国人民采用简化 字。”钱玄同在卷头“附志”中说:“字体改简,只是汉字改革的第一步”,“而 且只是第一步中的一件事。”

黎锦熙在“汉字改革”专号上发表了一篇 《汉字革命军前进的一 条大路》,他认为词类连书是汉字革命军通向拼音文字的一条大路”。

赵元任也在“汉字改革”专号上发表了《国语罗马字的研究》一 文,文章主要是回答了反对文字拉丁化的十大疑问。

蔡元培也在同一专号上发表了《汉字改革说》一文,他积极主 张文字采用拉丁字母(即罗马字母)。

“汉字改革”专刊号上还刊登了傅斯年,沈兼士等多人的论文。 大力鼓吹汉字改革走拉丁化道路。

1923 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决议组织“国语罗马 字研究委员会”,指定钱玄同、黎锦熙、赵元任、周辨明、,林语堂、 汪怡等 11 人为委员。提出在推行注音字母的同时,兼用罗马字母,“将 罗马字母作为国音字母的第二式”大力推广。

1925 年,刘半农从法国归来,在京发起组织了“数人会”讨论语 言音韵,成员有刘半农、赵元任、钱玄同、黎锦熙、林语堂、汪怡六 人,经过一年的研究讨论,搞出了一份《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后 以“国语罗马字研究委员会”的名义,由教育部非正式公布。公告说: 罗马字母世界通用,辨认拼切,已成国民常识之一”,因此“规定《国 语罗马字拼音法式》与《注音字母》两两对照,以为国音推行 之助 力。”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再度流亡苏联的瞿秋白、林伯渠、萧三等 同苏联专家,经过几年的研究,于 1929 由瞿秋白撰写成《中国拉丁化 字母方案》(汉字修订稿后名为《新中国文草案》)在莫斯科公开出版 发行。是建国后汉字改革的重要参考书。

1928 年,北伐成功,国民政府迁都南京,教育部改称大学院,蔡 元培出任院长。九月,中华民国大学院正式公布《国语罗马字拼音法 式》,文告中说:"该项《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是以唤起全国语音 学者之注意,并发表意见。互相参证;且可以为《国音字母》第二式, 以便一切注音之用,实于统一国语有甚大之助力。特予公布,俾利推 广而收宏效。"公布后,由于国语罗马字拼写规则复杂,难学,妨碍 了他的普及和传播,连知识分子都感到不容易掌握,就更别说平民百 姓了,结果社会大众反应冷淡,宣传推广进展不大,最后走向消声匿 迹了。

1931 年 9 月,中国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海参崴召开。会 议通过了《中国文字拉丁化的原则和规则》,大会认为“中国汉字是古 代与封建社会的产物,已变成统治阶级压迫劳苦群众工具之一,实为 广大人民识字的障碍,已不适应现在的时代”。(吴玉章《文字改革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78 年版第 58 页)。

1935 年 8 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共 324 字,规定从 1936 年 7 月起,在机关学校推行使用。这是中国历史上由 官方公布的第一批简化汉字,标志着简化汉字运动进入了新的阶段。 1935 年 12 月,由蔡元培、鲁迅、郭沫若、矛盾等 688 人提出《我 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指出“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关头,我们必须 教育大众,组织起来解决困难。但这教育大众工作,开始就遇到了一 个绝大难关,这个难关就是方块汉字。方块汉字,难认、难识、难写、 难学.....,中国大众所需要的新文字是拼音的新文字。这种新文字,现 在已经出现了。当初是在海参崴的华侨,制造了拉丁化新文字,实验 结果很好.....,我们觉得这种新文字值得向全国介绍。我们深望大家一 齐来研究它,推广它,使它成为推进大众和民族运动的重要工具”。毛 泽东受此影响,也提出了“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建国后的文字改 革,毛泽东也是赞成的支持的。吕叔湘也相信“中国实行拼音文字就 能实现民主政治”。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文字改革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从新 文化运动提出“汉字改革”、“汉字革命”、“废除汉字”到新中国成立之前, 近半个世纪,汉字改革的呼声很高,声势很大,参与的人也不少,政 府也有所表态。

但是收效并不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当时国民政府对汉 字改革并不积极支持。也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因为蒋介石 是反对汉字改革的,到台湾后仍然坚持用繁体字。其二,反对汉字改 革的势力很大,有不少老年知识分子发表文章,著书立说反对废除汉 字走拉丁化道路,其三,没有群众基础,广大人民不喜欢,不接受洋 文洋字,所以看来声势浩大,轰轰烈烈,但收效甚微,因为不符合中 国的国情。中国的老百姓不接受洋文,汉字改革很难在中国推行。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为了尽快扫除文盲,清除扫盲道路上 的主要障碍,提高广大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加速社会主义建设。重 新提出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的“汉字改革”的主张。组织专家学者, 经过充分讨论研究,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终于在 1954 年 12 月 23 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吴玉章任会长,提出文字改革的三 大任务:汉字简化,汉语拼音,推广普通话,为中国文字走向拼音化 道路做准备。文字改革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提倡,制定政策,采取有力 措施,积极推行的情况下,直到改革开放前,文字改革的三项任务, 取得了巨大的丰硕成果。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对外交流 的增多。各国人民互相学习的机会也多了,在交往的过程中,中国的 语言文字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极大兴趣。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和喜 爱。许多国家选派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汉语汉字,据 2013 年的统计,来 自 200 个国家和地区到中国留学的人员 356,499 名。很多国家要求中 国选派汉语汉字教师,开办孔子学院。据 2015 年 12 月 1 日统计,全 球 134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500 所孔子学院 1000 个孔子课堂。

汉语汉字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引起了我们推行汉字改革的反 思。使我们逐渐认识到汉语汉字对国家的贫富强弱,先进落后,并没 有直接关系。我们的“文字改革”思想,是受“全盘西化”思想的影响。 实际上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的“汉字改革”,“汉字革命”未经事业的继 续。建国后,不少参加过早期“汉字革命”,“废除汉字”运动的专家学者, 在建国后,成为文字改革的生力军,一些人更是直接领导和参与了有 关文字改革方案的商讨和制定。从这个意义上说,五四新文化运动开 启的“汉字革命”,在建国后,取得了巨大成功。

同时,历史的经验还告诉我们,语言文字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 是生死存亡的大事,决不能随意改变。

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文明的黯然消逝,古印度文明的昨 日今非,古巴比伦文明的过早夭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 的原因,就是他们都失去了传承文化的载体—文字(或说工具)。现 实的情况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以往推行的“文字改革”必须反思。 党和政府于 1985 年 12 月 16 日将“文字改革委员会” 改为“国家语言文 字委员会” 刘导生为主任,决定停止文字改革,今后任务主要是推广 普通话。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认识到语言文字对国家民族的重 要性加深,要求保护语言文字的意识增强。党和政府,根据宪法制定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 年 10 月 31 日第九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18 次会议通过,自 2001 年 1 月 1 日 起施行,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法定地位。“文字改 革”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提倡,推行,争论,到最后立法,停止文字改 革,给我们的启示:

                           几 点 启 示

(一)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战无不胜的党。九十五 年来,是在同错误思想和错误路线的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革 命和建设是史无前例的开创性的伟大事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走弯 路犯错误是难免的,共产党的伟大在于知错必改,有错必纠,在改正 缺点中发展壮大,在纠正错误中阔步前进。从汉字改革到汉字立法就 是很好的例证。我们应该相信共产党,忠于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 有新中国。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结论。

(二)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应该:站在世界的高度,辩证 历史的角度,客观全面的尺度,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决不能以否定 自己的语言文字为代价,盲目接受外来的思想和文化。否定一切,肯 定一切都是错误的。




乔 多 福




2016年6月27 日於新西兰哈密尔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