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6年5月22日星期日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

在母亲节之际,给朋友们介绍一点传统孝文化知识,有益于孝行天下。中国的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具有文化之源、社会之基的重要地位,是传统道德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基因。

(一),什么是孝?

孝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在甲骨文中就有孝的记载,祭祀祖先。许慎的巜说文解字》中,对孝的本意做了生动而准确的解释:"孝,善事父母者。"《孝经》是孔子"传之百世而不衰"的不朽名著,巜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孔子认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就是说,孝是天经地义的,是人民应该行使的做法。为什么呢?孔子进一步的说明:"天有三光照射,能运转四时,以生物覆帱为常,是为天之经;地有五土之性,能长养万物,以承顺利物为宜,是为地之义。人得天之性,则为慈为爱,得地之性,则为恭为顺。慈爱恭顺,与孝道相合,故为民之行。"(《孝经白话注解》)

在传统儒学看来,孝道是家庭道德,也是教化之道的根本。孝行的伦理道德意义,不仅适用于家庭生活,还具有社会政治的作用。"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纲也。"(《吕氏春秋》)孔子在《孝经》第一章中开门見山的告诉大家,孝的主要内容,就是三条:"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这就是孝道的纲领。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秩序和封建伦理道德,就是以孝道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我们不能割断历史,对历史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糟粕,継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孝文化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现在提倡的尊老爱幼,敬老爱老,热爱祖国,做人做事讲道德,心怀抱负,报効祖国,可以说是孝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完善。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曽以无限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德。毛泽东曾在巜祭母文》中写道:"吾母高风,首推博爱。"伟人们的孝子情怀,让人感佩不已。王歧山在一次讲话中说:"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天经地义,这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共产党人应该继承与发扬。"

(二),孝文化的内涵

从文化角度来看,孝的内涵如下:

第一,对人类生命的寻根。传统的孝文化与中国古代的祖先崇拜有宻切的关系,对祖崇拜是在对天地崇拜的基础上形成的,其认识论的根据,是灵魂不死说,其心理机制,是血缘亲情。孝在西周以前的基本含义,是尊祖祭宗。祖先崇拜的出现,固然有多方面心理因素造成的,但感念生命的由来,感激祖先赋予的生命无疑是最重要的。"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礼记、効特性》)由于祖先传承了宝贵的生命,所以人不能忘祖。人们祭祀祖先,就是表达对祖先崇敬和感激之情,崇拜祖先的行为,是一种"报本反始"情结,核心是酬恩报德。也是人类对生命来源的一种追求和探索,是父母给自已的生命,而不是上帝。

第二,对人类生命的关爱。首先,孝表现为对父母的关爱,《孝经》云:"夫孝,始于事亲。"关爱父母不仅在于对父母的贍养,而在于对他们的尊重,孝者重在于敬,俗话说孝敬父母。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从外在形式来看,孝敬父母的行为,要严肃庄重,要合乎于礼,"生,事之于礼,死,葬之于礼,祭之于礼。"(《论语、为政》)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纪孝行章》)从内在的感情来看,孝敬父母要怀有真诚的态度和真挚的感情,只有心里对父母有笃诚的亲爱之情,才一个做到"事父母,能竭其力",才能做到对父母"又敬不违,劳而无怨"。总之,对父母的孝行是有不同层次和境界的,但核心是尊敬。对此曾子说的很清楚:"其孝有三,大孝尊亲,其孝弗辱,其下能养。" 其次,表现为对兄弟的关爱,人们常说亲如兄弟,兄弟如手足,意在表明兄弟之情是没有任何一种其他感情所能替代的。《论论》有"弟子入则孝,出则悌"之说,因此,孝文化内在的亲近父母兄长与关爱生命的精神是一致的。 (三), 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这句话,出自清代王永彬箸的《围炉夜话》,原文是:"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所以,淫是万恶之首。"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孟子、离娄上》) 何谓不孝有三?《十三经注》曰:"于礼有不孝者三,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用白话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見父母有过錯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从这三条不孝的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我国古代社会有这三条伦理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物质生产和人口增长,保证了社会的不断进步。这些有利于延续后代,保存基因的做法不仅对家庭十分重要,对社会的意义也同样重要,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传宗接代更为重要。在当今社会,也不应完全否定。

(四),孝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孝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孝的思想就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毎个炎黄子孙的体内,影响着中国历代人的思想,也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评判人的德行标准。虽然它的内容、形式及作用会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有所变化,但在现今中国社会,孝文化的积极方面,对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传统孝文化认为,孝是一种自然生发的亲情,这种亲情根植于血缘关系,父母对子女尽心尽力,体现了无私的爱,父母与子女的爱是自然发生的,是无条件的道德情感。父母养育子女是爱,是亲情,也是一种责任;子女孝敬父母是感恩,是亲情,也是一种义务。如果把父母与子女间的血肉亲情的爱和孝,升华为关心社会,关心民族和国家的大孝大爱,就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中国古代,有以孝治天下之说。现在如果我国能在孝文化的基础上,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一步完善法制体系,实现以法治国的和谐社会,人民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奔小康,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最终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文稿:乔多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