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6年4月6日星期三

读巜道德经》 做人学水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唐宋以前,主要是儒、墨、道三家思想。自西汉佛教传入中国后,唐宋时期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鼎盛时期,此后就变成儒、释、道三家思想为主。儒道思想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思想,佛教是外来文化,但经过长期与中国文化磨合,与自身改造,吸收了不少中国文化的元素,已经不再是原来古印度的佛教了,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把儒释道形象地比作三家店,儒家为粮食店,释家为百货店,道家为药店,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三店都不可或缺。还有一种说法,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 

《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箸作。最近拜读了老子的《道德经》,读后大有收益,大开眼界,豁然开朗,真正感到老祖宗的智慧和伟大,全文只有五千字,言简意賅,高深莫测,寓意深遂,耐人回味无穷。其内容包罗万象,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世间的哲理几乎无所不包。突出的讲了做人,做事,做官的道德行为規范。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段话中的关键词"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是天地万物遵循的自然法则。"几于道"的"几"是"非常接近,达到,符合"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达到,符合自然法则。"而"几于道"又与前面的"上善"前后呼应。整个句子的意思是:最美好的 品德,高尚的情操,应该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却与世无争,水总处于最低处,并洁身自好,故能达到美好的境界,这才符合自然法则。

做人学水,因为水有纯洁的特性,有多种完美的品德,有博大的胸怀和气度:
其一,水长流不息,水有滋养万物而不争的德性,只奉献,不索取。
其二,水的本质是洁净晶莹,清澈透明的,做人做事要像水一样,清正廉洁,不贪财害人,要与人为善,做正人君子。
其三,水能屈能伸,能忍能让,遇园则园,遇方则方,在河中为河水,在湖中为湖水,入海为海水,放在什么位置都没有怨言。
其四,水有包容和宽恕对方的大度胸怀,遇到高山石壁就繞道而流,遇到沙土就沉浸下去,遇到悬崖绝壁就直下成瀑布,从不会争锋相对,从不争论,也不计较。
其五,水能净化万物,甘心弄髒自已,洗净万物,水有捨己为人的高尚境界。老子说:"处众人之所悪,故几于道。"
其六,水能适应各种环境,温度超过一百度,就变为气体;温度低于零度以下,就变为冰体。根据环境和温度,主动改变自已的形体,而水的本质不变。水能适应对方,而不是改变对方。
其七,水经常往低处流,在最低处汇集。越是有修养有道德的人,越低调,越谦虚,成熟的麦穗都低着头,空麦穗都昴着头。
其八,水有调和的作用,有成全事情的功能,沙子和水泥是不同的物质,因为水的调和就变成了高级的建筑材料,同样的道理,人有爱心善意的存在,就有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 就会和谐相处,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其九,水有恒心,有毅力,滴水穿石,水是柔中有钢,有坚持,功到自然成。
其十,水不怕困难,天气越寒冷,环境越悪劣,结冰越坚硬,冰坚如钢,水有不屈不撓的坚韧性。

因为水有上述这些特性,我理解老子"上善若水"的含意,是做人如水,心宜善,有爱心,像水一样,做正人君子,是为上善。 正如老子所说,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能夠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即是"居善地";人的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即是"心善渊";人的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即是"与善仁";说话学到像潮水一样准则有信,即是"言善信";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即是"正善治";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即是"亊善能";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止,即是"动善时"。再配合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就符合天地之道了。 老子讲的这些人生哲学,做人的道理,如果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那就是完整而完善的完人了,那实在是太难了,实际上也不可能做到,不过把它当成一靣鏡子,经常照一照自已的言行,还是很有必要的。



文稿:乔多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