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0年12月2日星期三

何处是吾乡

  

何处是吾乡

 

孙传生

 

小区后花园的夜灯亮了,我独自走在一条满是落叶的石板路上,不经意望见天上孤单的月亮,不由得有些顾影自怜和感伤了。

思绪回到了从前。

入冬后的第一场雪,从早晨一直下到黄昏,著名的海滨城市大连,一身银装素裹,一派诗情画意,一幅冬日的浪漫气象

一天忙碌下来,我伫立在落地窗前赏雪,突然,一阵寒风呼啸着卷起一团迷蒙的雪沙,猝不及防地吹打在窗玻璃上,一个激灵之后,我的脑海中闪现出鲁迅先生散文《雪》中的诗句:“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此刻,我就是那孤独的雪了!

穷家难舍,故土难离。

一个土生土长年过花甲的老人,为了养老,背井离乡投奔独生儿子到新西兰去,并将在那里度过后半生,谁能知道他是什么心情?况且翌日就要动身了。

天色微明,人们还在黎明前的睡梦里,我的侄子就冒着严寒如约驱车来到家中了,他要送我和老伴到机场去。

一定要去国外吗?反复在心里问自己。可是,当行李箱装进车子后,侄子的车还是按时启动了。一颗脆弱的心在加速跳动,一双昏花的眼睛注视着自家临街的那扇窗,心中自语:今天离开了,何日能回来?

一行泪珠,滚过脸颊。

一架南方航空公司的大型客机从大连机场起飞,夜以继日,飞越重洋群山,于次日当地时间下午两时许,抵达新西兰奥克兰国际机场。从机舱的小轩窗看下去,空港地面上走动的是洋人面孔,所见的文字标识也是英文,一切都在提醒我:已经身在异国他乡了,新的生活开始了!

可是,我的家在哪儿?

一位名不见经传作家说:“儿子小的时候,你在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家;你老了,儿子在哪里,哪里就是你的家”。我为话中哲理暗自窃喜,以致看见从汉密尔顿前来接我和老伴回家的儿子时,一腔离愁别绪,一路颠簸风尘,顷刻烟消云散了。

儿子为了让我俩多休息一会儿,放慢了车速,也示意不再说话。可我兴致不减,目不转睛地看着车窗外面的风景。

一寸不染的辽阔天空上,蔚蓝如海,丽日高照,亦真亦幻的景象,疑为以擅长描绘天空而著称的法国油画家欧仁·布丹的新作;一条沿着高速公路逶迤而去的怀卡托河——新西兰人民的母亲河,用她丰沛的乳汁滋养着生灵万物和两岸人家;随处可见的原始雨林,广袤无垠的草地牧场,漫山遍野的花草,无可争辩地印证了新西兰:“人类最后一块净土,人间最美后花园”的誉称名不虚传。

车子驶进汉密尔顿街区了,放眼四顾,一处处座落在小山坡和平地上的房子,一栋一个造型,一样的欧式建筑风格,好像露天建筑艺术博物馆。儿子大概看出我脸上的疑惑,小声对我说:爸你所看到的这些房子,就是所说的花园洋房,也是普通老百姓的私人住宅。儿子的话使我想起东晋著名田园派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惊叹自己老来有幸,居然“漂泊”到世外桃源了!

因为快乐,所以安然。

冬去春来,我就在这块人稀、地广、美丽、寂静的土地上,过着简约、平和、清欢的日子,倒也契合了我个性中不事张扬恬淡文静的精神气质,为我所钟情的文学写作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条件。使我潜心构思小说,创作诗歌、散文,也有掘作忝列新西兰中华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大洋洲新西兰·中国淮阴“漂母杯”散文诗歌、新西兰新中经贸文化交流协会、新西兰华文作家协会散文诗歌等多种大赛奖项。受到了鼓舞,收获了欢欣。心情使然,也曾动情地感慨:一个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倘若找到了心安的住地,也就是故乡了。可是,当我在有过漫长的异乡生活经历和难以平复的思乡情感折磨之后,不再轻言什么乐不思蜀,他乡即我乡了。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的夜晚,也是移居纽国第三个中秋节之夜,一家老少吃过象征团圆的夜饭也就先后去睡觉了。唯有我一个人,像一个不安分的孩子,一会儿凝视窗外的月亮,一会坐在书房里发呆,一会儿伏案作笔记,直至疲惫不堪和衣仰卧在床头,回忆故乡的人与事……寂寥的北山公墓,在柞树、松树和野草野花丛中,一个椭圆形黄土堆前,竖立着一块青石墓碑,那里长眠着含辛茹苦一辈子,拉扯我们兄弟姊妹八个长大成人的双亲;那条两岸长满芦苇和蒿草的四溢河畔,矗立着祖父和父亲缩食节衣翻新和重建的老宅,也是孕育我生命和童年、青年时代住过多年的房子;以及融化在血液中的传统习俗,有色彩有温度的乡土文化。

                       


                                       2020年11月8日摄于上海)

故乡的记忆太深了。

一个长人期客居他乡,不免会想什么是故乡?也许表述各不相同,其精神内涵不会有二致。在我心中,故乡是一场走不出来的缱绻长梦,一首不会变老的动人诗篇,一团不能释怀的凄美情缘。不知有多少次,每当想起故乡来,总也忍不住吟咏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凭借古代诗人的大作,抒发今人我之情怀。

夜已经很深了,由于南北两半球时差,异国此时子夜时分,故乡已近天明了,可我仍然辗转在床榻之上,不尽的思绪回旋在他乡和故园中。

我歌颂新西兰。

一个人在新西兰住久了,一定会不断发现她独特的美和另类的好来。如同茫茫人海中偶然相遇使人怦然心动和慨叹相见恨晚的“情人”,引发我为她创作的澎湃诗情,创作发表了诗歌《一个永不落的南十字星座》(写于2013年5月13日,2014年10月结集出版),礼赞她是我的第二故乡。可是,如果扪心自问,虽然我如此欣赏她,爱怜她,也由衷地赞美她!但是,我的心在故乡,我的根在中国。也许,这就是人性的悖论吧!

其实,何止是我?一个心理状态正常的人,即使是跻身当地主流社会,过着锦衣玉食般的生活,也不曾忘记自己的祖国和故乡。否则也就无法解释海外游子的通病:即以孤独和寂寞为本质特征的“乡愁”。恰如母腹中的婴儿,依赖脐带给养,才有了后来的鲜活健康的生命个体,从而决定了“母爱与爱母”的纯粹和永恒;也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种文化造就一种人。一个人生于斯长于斯,必然和他(她)生存和成长的“土地”和“文化”结下不解之缘。因此,一个海外游子常怀祖国和故乡的不了深情,也就不言自明了。何况命运之神将我带领到这块珍贵的土地上,没有理由不去珍视她拥抱她。事实上,我在新西兰居住这些年中,也以不同方式接触当地社团、新闻媒体;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结识各色不同人群,建立适度的社会联系;也在学习英语,提高与外部世界沟通的能力。对纽国社会有了初步认知,也开始适应当地生活了。

然而,世事无常,人生多变。

一次晚饭后,人近中年的儿子和往常一样,平和地对我和他的妈妈说:“咱们一起去澳洲吧!”

一大家子三代人,从祖籍国移居他国,现在又要举家迁徙到第三国去,可谓人生的大变故,大事件。

不是当事人,不知其中难。

当年,为解决一家人的居住问题,我和老伴筹措资金帮助儿子买地盖房子,也把国内的生活用品和部分书籍海运到新西兰,一心要在纽国安营扎寨,安度晚年了。

可是,现在一家人要去澳洲。虽然以前儿子也说过这件事,但当事到临头,也不免为之愕然。

但我俩放心。

一向以父母的事情为重的儿子和知书达理的儿媳妇,一定会考虑父母的感受,对未来做出妥善安排。果然,儿子一边让我俩看澳洲社会生活小视频,一边讲他去哪里实地考察的情况,客观地分析了到澳洲去的利与弊,也讲了去那边的实际困难和相应的解决办法,说服我和他的妈妈不要想得太多,以安度晚年为重,不妨加入纽国的国籍,一起到澳洲去。

我的儿子是真诚的,也是负责任的。

未来是年轻人的。我和老伴不仅感谢孩子们的良苦用心,也毫不犹豫地支持他们的人生选择。但是,我俩怎么办?是加入新西兰国籍(意味着放弃中国国籍)跟着儿子一家人去澳洲?还是留在新西兰独自生活?还是回中国?一时间,我和老伴就像一个小学生参加大学高考一样,面对“高深莫测”的试题,一筹莫展。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一个多月下来,寝食不安,思来想去,举旗不定,经历了人生中前所未有的身心煎熬和挣扎,因为不能接受加入他国的国籍,也因为要调养身体,姑且搁置困厄,放下心理重负,先行回中国大连。

人生自古伤别离。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从决定要离开纽国那天开始,整个人都在牵肠挂肚般的留恋和牵念中:清新美丽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以及所认识的每个人,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亲切可爱。哪怕是门前的一株树、一棵草、一枝花……

但是,还是要离开了。

一天下午,终于要离开汉密尔顿的家了,也意味着告别的时刻已进入倒计时了。一路上,一直在关注孩子们,和他们的心也靠得越来越近了——今天的经历,一分一秒都是那么珍贵,一举一动都不同寻常,都将是未来最美好的回忆。

傍晚,我们来到奥克兰市中心。

一家人在一个中餐馆一起吃过晚饭,由于登机的时间还早,准备去一家超市看看,也想给俩孙子买点什么。可孙子们一致表示不要去超市,坚持要先送爷爷奶奶去机场。可爱的双胞胎孙子只有六岁,也知道留恋自己的亲人了。

我们到机场候机厅时,各个工作台前已经排列了许多人。儿子帮助换好登机牌办理完行李托运之后,摘下他一直戴着的耳麦给我,说戴上它既可以挡住机舱的噪音,也可以听喜欢的音乐。他还教我在机舱座位上怎样静心养神。刚说完,先期在澳洲上班的儿媳妇从布里斯班打来国际长途电话,叮嘱我:爸您如果在飞机上出现心脏不适,不要紧张,飞机上也备有心脏类药物,您可以告诉空姐,她们会帮助您的。我为用心关爱父母的儿子和儿媳妇倍感慰藉。

一个老人身在异国他乡,必定有许多生活困难,有晚辈在身边呵护,哪怕是一句体恤的话语,一个关爱的举动,也会让老人心满意足,心有感激。我的儿子和儿媳妇做到了。

可是,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后来,接连发生在两个孙子身上的“小事”,愈发使我感慨人性之美。

一位热心女士为我们全家五人(可惜儿媳妇不在场)拍照合影留念时,略谙世事的两个孙子依偎在我和老伴的身旁,用力搂着我俩的腰肢,用肢体语言传递依依不舍的纯真情感。过了安检门继续向前走,也就挡住了视线看不见儿子和孙子了。一会儿,儿子把手机电话给了俩孙子,话筒里“爷爷!爷爷!爷爷!……”可爱的两个孙子充满纯真情感和童稚的呼喊声,让我心情激荡,刻骨铭心,不仅饱尝了亲人别离时的痛彻心扉,也领受了至亲们动人心弦的真情与暖意。

固然,心中的家乡都好。

但我的体验中,回到故乡的日子,一如既往粗茶淡饭,周而复始平淡无奇。但正是这样简单平和而又宁静的生活,使人感到愉悦和踏实,凭添彼岸归属感。

可是不到半年,泱泱的情感之水开始翻江倒海了。留恋在新西兰的日子,思念迁居澳洲的儿孙一家人。也想到自己老了,许多事已经力不从心,需要他人助力了。抑或,倘若有儿孙一家人在可望可及不远处,也就为之心安了。

月亮已经升起来了,我收回了远去的思绪,转头望向那扇熟悉的窗户和那盏熟悉的灯光,大步向家走去。

“爷爷再见!”刚走出二楼电梯门,一个童声从身后传来,我闻声迅疾回头望去,原来是对门邻居家一个男孩子在与他的爷爷打招呼。邻居家的一老一少走开了,楼道里恢复了平静。我下意识地念念有词:他不是我的孙子,不是我的孙子……迟疑片刻,转身开门去了。

一走进屋子,看到静悄悄的客厅里,老伴侧卧在长条沙发上,发出细微的鼾睡声,我不禁心头一紧,眼睛湿润了。我小心地坐在她的身边,任由散乱的思绪肆意而去。

天已经亮了,一束阳光投射在书桌上,心里也随之亮堂了。一件困惑许久的事情,莫名其妙地清晰有解了:不要犹豫,不要畏惧,在百花盛开的时节启程吧,重返心安之地。

在人生的长途中,我为未来的美好憧憬激励着,也为创作灵感催促着,于是写下《何处是吾乡》。故乡,你是远行人的精神家园;他乡,你是故乡人的人生驿站;人生啊人生!你总是在路上……

2020年919日第一稿,同年11月29日修订

 

附:作者简介

1、自然情况:姓名:孙传生(曾用笔名:孙逊),出生日期:1949年8月14日,性别:男,家庭住址:大连市甘井子区红旗中路山居笔记2号楼;2013年三月,为养老团聚,投奔独生儿子,旅居新西兰汉密尔顿。

2、工作简历:1974年2月至1984年7月,大连海运学校,曾任宣传部长;1984年8月至1995年1月,大连市委机关,任组织部副处长、统战部处长;1995年1月至2009年11月,大连开发区,曾任机关党委副书记、组织部副部长、党工委委员、党委工作部副部长、大型国企党委书记、监事会主席;2011年3月至2014年4月,任大连金州新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3、主要学历: 1974年2月,毕业于大连海运学校(轮机:船舶动力装置专业);1983年8月,毕业于辽宁师范学院(首届夜大中文系)(现为师范大学); 1991年6月,毕业于辽宁省委党校(行政管理专业);2004年9月,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国际法学硕士;

4、 写作简况: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2014年10月加入大连市作家协会);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业余写作。2009年退休后,主要从事文学写作。有散文、诗歌、歌词作品在报纸杂志发表,或出版。

2006年创作歌词《奥运北京大家庭》,在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演出,同年,为电视剧《毛泽东身边的故事》创作主题歌词《这就是领袖毛泽东》(徐沛东作曲,杨洪基演唱,郭法曾导演);1998年至2012年,有《关于善良》等多篇散文、《走近……》等多首诗歌在《大连开发区报》发表;2013年创作散文《聋哑孩子们的母亲》,在国家关工委机关刊物《中国火炬》发表;2015年至今,有《暴风雨中一只无名小鸟》(2015年8月5日)等20余首诗歌、《何处是吾乡》(2020年11月25日)散文等作品在新西兰《中新时报》刊发;2014年10月散文集《后福》(20万字)、诗歌集《你是最美那一枝》(20万字)由沈阳出版社出版;从2015年开始创作散文集《相识在新西兰》(20万字),即将完稿,拟在大连出版社出版。另外,近年还创作了60余首诗歌作品,如2020年2月响应大连市作家协会“抗疫征文”创作诗歌《冬日抒怀》等,创作《油画家陈士斌》50多篇散文,尚未发表;构思小说结构多部。


晚晴会员读后感:

徐春萱:

前年我俩在上海,傳生和言之因事从大连飞来上海,下机伊始,笫一时间前来看望我俩,真是令人受宠若惊!我们在新西兰相识,还说不上相知,只暁得他诗文俱佳,我还珍藏一本他饋赠的书,是他的大作。他夫妇俩为人都甚友善,傳生文质彬彬,掛着一臉笑容,说话轻声细语,谦逊有加,典型的书生一个,今日方知他竟如此学富五车!都说晚晴藏龙卧虎,这又是一条大龙,一只猛虎!可惜龙回大海,虎返山林了!我们想念两位好朋友。我们不仅“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还盼望来年再相聚,相聚在晩晴。傳生、言之:我们等待着。

陈隽: 啊太好了!不愧是诗人作家,对生活和大自然充满了爱!孙先生写作功底深厚,文章感人肺腑,深刻表达海外游子怀乡之情!记得去年孙先生己回大连,如今一切都好吧!向他和夫人问好!

严慧芬:

静下来认真拜读了孙传生老师的《何处是故乡》纪实文学,感觉太震撼了!本文内容丰富,感人至深,文笔流畅,文学功底深厚,读来特感亲切!通过本文的拜读,对孙老师的过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孙老师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学天才!知晓孙老师徐言芝老师明年返回新西兰居住,太高兴了,大家都非常想念你们,期盼着你们早日返新哦!最后祝您和徐老师保重身体,平安、快乐!

此文已在中新时报发表

晚晴

2020年12月2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