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记者张涵 林琳北京报道】在结束了长达一整周的雾霾围困之后,2月27日的京城终于迎来了蓝天,居民们“长出了一口气”,而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也赶着这个好日子举行了离职记者会,总结了自己在任期间的主要成果。
看上去有些疲惫的骆家辉透露最近几日忙着和国内好友告别,他将和太太李蒙于周末(3月1日)登机返回西雅图和家人团聚。这位很受中国网民欢迎的华裔美国大使两年零六个月的中国历程就此画上句点。
“我将带着一些成就感离开,” 骆家辉说道,“还有对于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乐观,因为经济纽带的持续作用,我们的共同利益终将压倒分歧。”
骆在记者会上表达了美国政府对于三中全会多项改革的欢迎态度,如经济领域改革,户口改革和一胎政策的变化。同时承认自己很开心地看到了中国领导人致力于司法制度革新的决心。他也趁记者会建议中国政府更加公正地对待外媒记者,“真正给予他们报道中国的自由,无论是有关中国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正如中国记者在我们的国家享受到的那种自由。”
历数业绩 有成就感不为过
骆家辉谈到自己2011年上任以来几点目标的实现使得“中美两个国家更加紧密相连。”
“第一就是两国之间民间交流的扩大,”正是签证申请处理效率的提升使这点成为可能,“现在中国公民可以非常方便地去美国上学、旅游或是做生意了。”
第二点即是他近期经常提起的中国赴美投资额的大幅提升。“我个人特别关注扩大中国赴美投资。无论去到哪儿,我会提醒潜在的中国投资者美国有大把的机会在等着他们。他们接受了这个讯息。仅在过去的两年,中国赴美投资总额超过了之前11年的累加。”
第三点是加大美国对华出口。“促进美国面向中国的出口也是我们的重点,因为这能惠及美国国内的工人。目前的情况是美国对华出口增长的速度是对其他国家出口增速的两倍。”
第四点成就是促进了中美政府在环保领域的合作。““北京大使馆最初开始检测空气质量,后来这个事情推广到了各个领事馆。我相信这帮助中国国民也包括政府认识到了空气污染问题的严重性。最近的持续雾霾进一步凸显了我们两个国家就这个问题合作的必要性。”
第五点成就,骆说道,“我在任期内走访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和来自各阶层的人们接触,”他建议新大使鲍卡斯也不要局限于北京,因为“北京不代表中国,就如同华盛顿不代表美国一样。”
如摇滚明星般耀眼
骆家辉无疑是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最为中国普通民众所知的一位美国大使。在其去年11月宣布辞任之时,纵然国内官媒对骆的评价可谓毁誉参半,但众多中国网民依旧通过社交媒体这个渠道坚定地表达了对这位华裔大使的惜别之情。
事实上,在没有成为美国大使之前,作为华裔美国政府高官的骆家辉就已经在中国拥有众多粉丝。“就像和波诺(U2,摇滚乐队) 主唱走在一起一样,” 时任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Jon Huntsman)在陪同骆家辉结束中国之行后,这么形容其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
骆家辉在中国民间的成名通常被归因于以下几个热点事件——华裔美国梦的实现,作为华府高官亲自背包排队买咖啡,坐经济舱,拒绝入住五星酒店,以及坐镇使馆,“顶着压力”坚持公布PM2.5指数。
虽然一些言论质疑骆平易近人且简朴的个人风格是种表演,意在操纵舆论,甚至很有可能是美国政府进行“新型和平演变”的工具,但中美问题专家刘卫东告诉《侨报》记者,他很难认同作秀的说法,“不管有没有都是值得学习的,最初的质疑显示出了中方官员缺乏政治自信。正是因为我们自己有不足之处,才给了别人当‘教师’的机会,” 刘卫东说。
曾在中国外交学院作为富布莱特(Fulbright)交流学者的来自盖茨堡大学的政治学副教授布鲁斯拉森(Bruce Larson) 告诉《侨报》,有过州长竞选经验的骆家辉具有亲民作派很正常。“因为成功的美国政治家都很擅长‘零售政治’,即通过作派平民化来联结选民并赢得选票,” 拉森说, “骆家辉先生或许决定在北京的任期内强化自己的亲民风,但我不认为这种决定有可能来源于美国政府的授意。”
拉森进一步解释说,“事实上,美国政治家在决定自己的个人风格方面具有独立意识。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也不会听从类似有关他们应该采取何种形象风格的建议。”
在中国美国商会(AmCham China)为骆家辉举办的告别午餐会上,美中贸易委员会北京办公室首席代表约翰兰哈特(John Lenhart)回忆起多年前与骆的一次“美丽邂逅”, “那是在骆家辉先生就任商务部长前夕,他应邀在西雅图为我们的一次活动做开幕致辞。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从头至尾一直都没有离开,” 兰哈特回忆,“骆家辉一直坐在那里,非常投入于整个活动。而这让我们所有人感到荣幸。”
正如中美商会主席格雷格吉利根(Greg Gilligan)在告别午餐会上调侃的那样,“庆丰包子可是有巧合事例的,就发生在2011年西雅图机场的一个星巴克里面……然后,我们的大使就来到了北京,有意地喝了些咖啡,无心地成了位名人。”
“或许一个谦虚而低调的人在中国老百姓中获取摇滚明星样的名气是件新鲜事。但如果能感受到他的名气和吸引力来源于个人的温暖和亲切感,连同在公共服务领域卓越的成功和领导力,这也就没什么可惊讶的了,”吉列根说。
美国媒体一边倒地对这位华裔大使赞赏有加。“大使相对于国际政治如同一垒教练相对于垒球比赛——尽管他们确实非常重要,他们的成与败却很容易被忽略,并被期望可以尽量少地引人注目,” 美国《大西洋》月刊撰文道,“然而,骆家辉成为一个先例——他成为中美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最棒的一位大使,为今后中美关系的处理提供了正面参照”。
中国中美问题专家刘卫东认为骆家辉在任期间没有达到中国民众的预期。骆上任之初,中国民众和研究者普遍认为他作为第一位华裔的驻华大使,能够更有效的促进中美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因而发挥超出前任的作用。“然而两年多以来的结果证明,之前的这个期待有些不切实际,同时也是不理性的。因为骆家辉和白人大使不会有任何区别,都代表美国政府的利益。”
刘解释说,至今为止,很多中国国内的民众对于骆家辉身份的理解仍存偏颇之处,更多的人并未在意他作为大使的重要身份,而是更愿意玩味一个华裔背景的美国官员身份,看他更是等同于一个明星,而不把他视为一个政治人物。
大使身后的美国利益
中共《人民日报》下属的英文报纸《环球时报》也曾撰文提醒中国媒体和大众,骆家辉只是一个“普通”美国政客,服务于华盛顿的利益,这一点无关乎他的华裔血缘。
众所周知,骆家辉的一项本职工作是支持在华美国商业,他本人也一直通过商会等组织与在华美国商界人士频繁互动。 二月中旬中国美国商会(AmCham China)联同美中贸易委员会为即将离任的骆家辉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告别午餐会,聚集了几百名美国在华企业代表。
骆家辉趁此机会向使馆同僚和商界朋友解释了自己的工作成果——将签证面试等候时间从原来的平均70-100天缩短到2-4天,同时大幅度促进中国赴美投资。
“在过去的两年中,美国从中国吸收了210亿美元的投资,远超过去11年累计的总额,” 骆的语气透露着自信。
“假如我们想要推销美国产品和服务,我们就必须做到让中国商人可以轻松访问美国公司和工厂。如果办理签证的速度是70-100天,那为什么中国商人一定要去美国呢?他们可以去别的国家买到相同的商品和服务。这样我们的企业就会输掉,也就没有办法(为国民)创造工作机会了。”
“假设中国人来到纽约游览。他们吃在餐馆,住在饭店,采购在商场。这样我们在那些机构工作的人们就可以获得收入了,再通过他们的收入买车买房,反过来进一步支持美国经济。”
“无论是在中国、美国、还是欧洲,每一位政治家或是政府领袖都有义务为自己国家的国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即良好的教育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还有公共安全,” 骆家辉强调,高品质的生活需要报酬颇丰的工作做支撑。
骆家辉短短几句话道明了他引以为豪的两项政绩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 正如约翰兰哈特(John Lenhart)评价的那样,这是一位“特别专注于目标,并且行动有效”的美国大使。
华裔大使的美国梦
骆家辉在记者会上再次重申,“我为我的中华传承感到骄傲,也为中国几千年来为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感到骄傲。但我依然是一个纯粹的美国人,为美国带给整个世界的伟大价值观自豪。”
骆曾在公开场合坦言,作为外交官,最热切的希望是和中国人民分享美国的价值观。他在很多场合表示过,希望通过签证审批改革让中国学生可以更容易到美国求学,由此他们可以接触到美国的自由、民主、多样性以及生活方式。“这才是外交的重中之重,会比别的形式的外交努力具备更为深刻和深远的影响,” 骆说,“如果做不到,则是外交的失误。让那些学生用他们自己的双眼看到一个真正的动态的美国,这种利益的巨大是不可估量的。他们会开始渴望我们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自由、透明度、健全法制。等他们回国后,这些人会成为他们国家商界、政界未来的领导人。”
同时骆家辉也提到遗憾的一点是美国同样没有很多能够真正理解中国的人才,而他表示这点也正是奥巴马启动千人计划,将大批美国学生输送到中国学习的根本原因。
未来计划
当再次被追问未来计划时,骆家辉针对有关自己会在希拉里竞选美国总统时竞选副职的传言,回应说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定的下一步计划,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再竞选公职了,但不排除自己会帮助其他竞选人工作。
当被问及未来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时,骆说自己很喜欢体力劳动,目前最希望能有更多的休闲时间,陪伴在家人身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