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4年3月17日星期一

新说成语故事—一衣带水

      那一年,江南的皇帝陈叔宝在长江边,盖了一座亭子。
  “其实那根本不是一座亭子,而是一座三重的楼阁。那里面住著陈叔宝的十个美妃,其中最受宠爱也是最漂亮的一个叫张丽华。那楼阁的材料用的全是最名贵的檀香木,那个香啊,美人加上木材的香味,随风飘到十里以外都闻得到。”派去江南的细作回来眉飞色舞、绘声绘色地说。
  江北的皇帝杨坚半天才回过神来,衝著旁边的宰相高熲苦笑:“人家可真会玩啊。”
  听皇帝说话了,大臣们纷纷从对十个美眉、张丽华和檀香木的神往中清醒过来,急忙做气愤状:“他那是荒淫无耻!”
  “那都是民脂民膏!”
  “老百姓一定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对,讨伐他!”
  “对,我们要替天行道!”
  于是,从这天起,那座香香的亭子就一直纠缠、牵掛著杨坚君臣的心。直到有一天杨坚开始担心,经过这么长时间,那个张丽华是不是已经老了?
  不行,这事得抓紧!忧心忡忡的杨坚对大臣们说他决定讨伐江南。大臣们激动地表示赞同,但也有人悄声说:那长江天险怎么办呢?
  一刻也等不了的杨坚很生气:“我是天下百姓的父母,难道就因为一条像衣服带子宽的长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
  衣带,是古人用的腰带,大概也就一、二寸宽。用一条裤腰带来形容号称天险的世界第三大河——长江,这个人一定是个牛人,而杨坚就是这样一个牛人。
  其实比杨坚早二百年,有一个叫苻坚的莽撞人面对大河抒情时说了句类似的狠话,叫:投鞭断流。这两个人名字都带一个『坚』字,都够横的。但相比而言,还是老杨这个气魄更大。当年老符说完那句狠话后没能过去,最后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仓皇败逃;那老杨过去了吗?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如果列举中国历史上十个最有作为的帝王,隋文帝杨坚一定名列其中。唐朝后来推倒大隋,把华夏文明带向巔峰,但它所沿用的国家制度,基本源自大隋,源自这位杨坚。杨坚可不是个说大话的主儿。
  当时北方连年战乱,民生凋敝,国力衰弱;而位于江南富庶之地的陈朝,歌舞昇平,顺风顺水,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所以杨坚要去找张丽华也没那么容易。但杨坚有办法,他对南陈上演了国家恐怖主义。
  具体办法主要是两个:一是佯攻,北方的粮食收割季节比南方早一、二个月,等收完了自己的粮食,杨坚就调集大军,陈兵长江,作势要大举进攻;而南方此刻正在收割的时候,听到敌人大军来犯,急忙召集全国所有壮丁,到江边迎敌。一来二去,就耽误了农时,严重影响了收成;第二招更狠,杨坚派出特种部队也就是特务,潜入江南。任务只有一个,放火。每到天干风大之际,江南的粮囤、丛林到处都是烽烟四起,救都无从救起。
  像这样的搞法,老杨一共搞了七年。这七年间,北方拚命发展生产,国力大增;而南方经过这样没完没了的折腾,已经是奄奄一息了。更要命的是,那会儿人迷信,眼见到处都是大火,大家不去抓特务,反而认为是自己的皇帝天天不务正业,遭了天谴,民心彻底散了。
  时候到了,隋文帝杨坚派五十万大军讨伐江南的陈朝,很快就攻下了陈朝的都城建康,终于佔领了那座亭子,找到了张丽华,也顺便统一了全国。
  一衣带水,说来是个挺奇怪的成语。这几天,我碰到了好几个讲汉语的人,他们每个人都听说过这个成语,甚至还会用。但谁也说不上来这个成语的具体意思,至于那个“水”指的是什么,就更没人知道了。
  很多人知道这个成语是因为日本,三、四十年前,当时中日正友好,作家冰心一激动,在好几篇文章中,把中日两国形容成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这个说法从此流传开来。其实中日之间隔著黄海、东海,相距好几百海里,飞机飞都要二、三个小时。把浩瀚汪洋形容成一衣带水,实在是一种误用,夸张的都没边了。当时只能说形容的是一种心情,那时候的人都有万丈豪情,什么词儿都敢使,那会儿不是讲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地球都是小小寰球,更何况那一小片海了。
  今天我们瞭解了这个成语的出处和原意,也算是我的一个呼吁,今后再形容中日两国的地理关系,继续误用一衣带水就不合适了。其实用隔海相望、隔海相邻、一海相隔大概更恰当。历史上可考的,国家之间第一次正式使用这个成语的是朝鲜。跟大家漫谈几句。
  在元朝的时候,当时的高丽是大元的一个行省。通过和亲,后来的高丽王室都有蒙古的血统。朱元璋开始横扫天下,其中一路大军一直打到了辽东,结果高丽国王不干了,他要替元朝报仇,他决定调集各路军队讨伐大明。
  这支远征大军有多少人呢?连厨子都算上只有四万人。当国王的糊涂,当大将的可不傻,大将李成桂知道自己没有以一当十的战斗力,此行完全是送死。走了几天,越走道越黑,最后一咬牙,他带著军队打回了老家,废了高丽国王,建立了自己的李氏王朝。
  李成桂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明朝称臣,他向朱元璋递交了国书,其中有这么几句:两国相近,比邻而居,一衣带水,永做藩臣。并请求朱元璋给他的新王朝取个名字。
  这个庄严的历史使命就落在了朱元璋身上,经过慎重考虑,他为这个王朝确定了新的名字——朝鲜,意思是:朝日鲜明之国。并亲自下令,朝鲜为永不征伐之国。
  朱元璋和李成桂从此确定了明王朝和朝鲜一衣带水的友好关系,也立下了双方守望相助的诺言,后来的历史证明,他们以及后代子孙都遵守了自己的承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