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晚晴的年轻人
晚晴现有会员160人,其中,1950—1960年出生的会员有41人,占晚晴会员总数的30%。这些被称为“中国大妈”的晚晴年轻人,为了儿女,离乡背井,来到纽国,来到汉密尔顿,为的是来帮助子女看顾孙辈。
他们在看顾孙辈的空闲时段来到晚晴,这些会员上有老,下有小,带着孙辈,他们没有老年卡,自费乘公交车来晚晴参加各种活动。他们喜欢晚晴,喜欢来晚晴唱歌、跳舞、聊天。每逢遇到晚晴的节庆活动,这些年轻人都会早早的来到活动场地,帮助搬桌椅,拉横幅,摆放物品,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影子,他们热情周到的服务,使晚晴的70、80、90的老人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感受到身在异国他乡,也能同样欢乐地度过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好似在中国的家乡和家人在一起过节的感觉。
在这些年轻人当中,特别要说说晚晴演出队(舞蹈队)的发展。晚晴演出队(舞蹈队)从开创时的几个人,由当时的理事张秀英负责,她自告奋勇,自己当队长,自己当教练,自己亲力亲为,自己垫钱购买演出服,组建了晚晴腰鼓队、秧歌队。当时,没有排练场地,她就邀请舞蹈队的姐妹们去她家中去排练。张队长对晚晴的无比热爱和付出,为晚晴争得了荣誉。现在,晚晴人提起张秀英,大家都竖起大拇指齐声称赞她——好样的!
第二代舞蹈队是在梁诗玮队长,武美西教练的带领下进行的,当时在每个周三活动日,大家都会提前来到晚晴,进行活动与排练,经过梁队长、武教练的努力,晚晴演出队的姐妹们在她们的带领下,走出晚晴,走向社区,参加各种社会演出,还经常、定期的去周边的养老院、博物馆进行慰问演出,得到了市长、议员和名族事务官、博物馆、养老院老人的一致好评。武美西教练还经常为晚晴进行资助,她真是一个热爱晚晴、关心晚晴的好教练、好会员!
近两年,晚晴演出队年龄相对年轻化,在专管文艺的理事陆春花队长兼教练的带领下,在众姐妹的齐心协力和共同努力下,代表晚晴受邀到汉密尔顿各层面参加当地政府及各社团组织的各类活动,并慰问敬老院的老弱病残的老人,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扬!
为了参加对外演出,除了周三的活动日外,还需要加班排练,有时,大家还要带着孩子出来排练节目。平时,舞蹈队的姐妹们排练非常刻苦,大家克服了家中孩子生病需要照看、自己身体不适等困难,坚持参加每一次的排练和演出前的加练。为了排练,大家风雨无阻,不管是大太阳,还是刮大风、下大雨,都会按时来到户外场地,下雨了在屋檐下练习,大太阳,就戴着凉帽练习,在树荫下练习。大家虚心好学,互相关心帮助,互相勉励互相鞭策,完成了一次次的演出。
请看近两年晚晴演出队出演的单位:
参加市政府每年组织的《Indigo多元文化节》游行及展演活动;参加《汉密尔顿达人秀》的演出;参加《汉密尔顿华人运动会》开幕式演出;参加《汉密尔顿中国新年晚会》演出;参加《怀唐伊条约日》庆祝活动演出;参加《汉密尔顿博物馆》演出;参加《汉密尔顿怀卡托秀》演出;参加《怀卡托华人中秋晚会和元宵灯会》演出;参加《毛利新年》庆祝活动演出,参加老年关爱中心国际老年活动的演出;彩虹华社亚洲美食文化节的演出;在两年中共计演出155人次,突破了晚晴历年的演出纪录。这些活动的参与,深受主办方和观众的好评。
国家党议员David Bennett和民族事务官Jovi在有关场合多次盛赞晚晴在社团活动中传承中华文化,丰富了新西兰多元文化,促进了不同种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传播各族群之间的友谊。
晚晴舞蹈队还是一个乐于奉献的集体。在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大的要数陈秀珍和梁诗玮了,她们为了晚晴舞蹈队,为了晚晴的传统特色腰鼓能很好地发扬和传承下去,为晚晴赞助了16个蓝色腰鼓,紧接着其他姐妹的奉献:沈一华资助了10双舞蹈鞋,陆春花资助了2套蒙古服和四张书法写字垫,严慧芬资助了四张书法写字垫和一盒书法笔,还有纸扇;王秀芳为了支持晚晴十周年庆典,亲自指导晚晴的老人进行老年走秀,还拿出了自己所有的服装(唐装、燕尾服、绿长裙、青花瓷旗袍等)给大家装备,使大家深受感动。
多年来,晚晴实施:“弘扬中华文化,自娱自乐为主,适当量力而行”的精神,参与当地一些有影响力的演出及联谊活动来回馈社会。晚晴的年轻人为了加強新中友谊,为了促进各族群的文化文流,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了回馈社会,经过了不懈的努力,以实际行动迎来了十周年庆典的美好时刻。
晴文宣
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