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致辞。
中美两国 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习近平指出,35年来,中美关系虽然历经风风雨雨,但总体是向前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
习近平强调,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项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和模式可以照搬。有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共同解决问题,而不能被问题牵着鼻子走。
第一,增进互信,把握方向。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美双方应该加强对话,增信释疑,促进合作。
第二,相互尊重,聚同化异。中美双方应该坚持从大处着眼,把握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总目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建设性方式增进理解,扩大共识,不为一事所惑,不为一言所扰。
第三,平等互利,深化合作。中美应加快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深化两军对话,共同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第四,着眼民众,加深友谊。
习近平9次提及“新型大国关系”
习近平在2800字的演讲中,9次提到“新型大国关系”。
据《新京报》报道,去年6月,习近平和奥巴马在美国庄园会晤,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定调,明确其内涵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时隔一年,此次演讲是习近平再次阐述中国对美政策。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表示,目前中美关系处在敏感时刻,习近平主席的演讲中,体现了中国再次坚定构筑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承诺,同时意图打消美方的一些顾虑。
孙哲认为,过去一年,中国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令美国一些人产生困惑,认为中国在针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制定自己的战略。此次演讲中,中国重申“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基调,体现了中国的诚意。
一年以来,中美之间出现了一些困难,比如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防空识别区等。演讲中,习近平表示,“中美两国如何判断彼此战略意图,将直接影响双方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发展什么样的关系。不能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犯错误,否则就会一错皆错”。孙哲认为,这句话意在提醒双方,了解对方的政策。
报道称,习近平特意提到了此次对话地点——钓鱼台国宾馆,这里见证了中美关系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对中国的历史性访问、中美建交谈判等都同这里有密切关系。对话达成90多项成果 BIT-谈判进展堪称亮点
10日下午,中美双方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成果记者会上宣布,本轮中美对话达成90多项成果。其中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取得进展成为亮点。
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经过两天的对话和沟通,不少出席本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双方代表的笔记本、资料页上都贴满了标签,上面记录着此次对话的过程和细节表述。10号下午,作为中美两国元首的特别代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和财政部长雅各布卢也手拿笔记或资料,出现在中外记者面前。
汪洋宣布:本轮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双方共达成90多项成果。为今年11月两国元首的APEC会晤打下了基础。
其中,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进展被认为堪称亮点:
双方同意争取2014年就双边投资协定文本的核心问题和主要条款达成一致,并承诺2015年早期启动负面清单谈判。
“负面清单”是指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凡是与外资的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在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均要以清单的方式列明。
美方代表美国国务卿克里、财政部长雅各布卢方面则同样把“市场准入”设为成果关键词。
美国国务卿克里表示,美方欢迎中国企业来美投资,承诺对各类投资者保持开放的投资环境。
雅各布卢表示,美国外国投资者投资委员会审查的外国投资项目使用相同的规则和标准。也将与中方就外国投资审查概念经行沟通。
有媒体这样阐述这项谈判:对于美国来说,中国市场、特别是服务业市场,始终是个撬不开的核桃,而BIT有望打开中国国门。而中国进行BIT考虑的是,希望美方采取切实措施放宽民用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为中国企业赴美投资提供公平竞争环境。
此外,汪洋介绍,双方达成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沟通与合作。达成在G20框架下的合作推进国际金融治理的改革。双方支持对世行股权结构进行定期审议;美方承诺尽快完成对2010年IMF份额制动会审议。中国外交部:中美对话为新型大国关系注入正能量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针对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第一天的会议情况称,对话第一天向世界释放的最重要信息是,中美双方将坚持通过合作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这一大方向。
洪磊说,奥巴马总统也在书面致辞中表示,美中两国联系不断加强,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双方需要围绕共同利益、共同责任和共同挑战建设两国关系。我们应该利用本轮对话和磋商证明,美中双方决心让合作成为美中关系的主旋律。
“相信本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必将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注入强劲的正能量。”洪磊说。
美国务卿:中国成功有利美国 两国不是战略对手
记者会上,美国国务卿克里表示,中国的成功是对美国有利的,中美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有利于邻国和世界。中美不是战略上的对手,而应该以务实的做法来管控分歧,共同面对挑战。双方应该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这也是全世界都期待的。
外媒热议中美对话:两国依赖程度深
英国广播公司9日的报道重点关注习近平和克里在对话开幕式上的发言。消息在关注中美合作的同时也指出,两国在领土争议、网络安全等方面仍存在待解分歧。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9日评论文章也关注中美两国如何在分歧中求合作。“为期两天的对话会是一场测试,看看这场高层会谈上到底是妥协更多还是合作更多”,文章认为,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强大的经济体,在一些问题上有摩擦“是很自然的”,但是两国都在努力处理这些差异,避免将摩擦演变为冲突。
美联社9日消息说,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当天在对话会上表示,中国将继续通过强调结构改革来刺激经济增长,不太可能重复之前通过宽松政策刺激增长的道路。消息援引分析人士的观点说,“中国政府今年似乎能够接受低于其7.5%预期的经济增长,前提是新增岗位足够多,以高就业率保证局势平稳”。
消息还关注中国的反腐情况,报道援引楼继伟的话说,中国政府正对各行业展开高调反腐,高档酒店、烟草和奢侈品等行业已经作出调整,“一些豪华酒店已经开始出售外卖食品”,但楼继伟并未就反腐对整个经济的影响给出详细回应。
美国《赫芬顿邮报》9日在关于“中美气候政策与行动”对话的报道中称,中美两国通过此次对话向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目标迈出了一小步。
美国广播公司消息说,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9日在对话会上表示,中国不应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与美国等发达国家适用于相同标准,“我们处在不同的发展的阶段,我们有着不同的历史责任,也有着不同的应对能力”,解振华在接受采访时说。
英国《卫报》消息指出,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适用标准的问题上已经争执多年,尽管他们仍未能完全达成一致,但两国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对话会后签署项目合作文件,将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多个相关领域开展合作,这意味着中美在推动两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气候变化合作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路透社9日消息援引专家观点说,中美两国需要谨慎处理双方分歧,寻求更多合作机会,将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变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商谈争议、共谋合作的良机。
文章指出,由于外交和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一年一度的对话会并未达成太多的实质协议,但双方官员都在强调对话的重要性,这样才能确保两国关系不会走向对抗。消息援引美国官员的表态说,“中美两国间利益休戚相关,我们都决定选择一条和平、繁荣、合作的道路,两国间确实存在竞争,但绝不会是冲突。”历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2009年4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伦敦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
第一轮
2009年7月 华盛顿
主题为“凝聚信心恢复经济增长,加强中美经济合作”。双方对话涉及解决全球金融危机、地区安全关切、气候变化等议题。
第二轮
2010年5月 北京
中美双方签署了7项合作协议,涉及能源、贸易、融资、核能利用等多个方面。
第三轮
2011年5月 华盛顿
讨论取得了48项具体成果,包括促进高层交往、双边对话和磋商等方面。
第四轮
2012年5月 北京
双方就拓展贸易和投资机遇、金融市场稳定等议题对话,取得67项互利成果。
第五轮
2013年7月 华盛顿
围绕落实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在推进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开展能源合作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来源: 侨报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