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4年6月20日星期五

汉字的发展变化

     随著中华民族自身文明的进展,随著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加深。世界上五分之一以上的人正在使用,已存在五到六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魁宝——汉字与世界上一切文字一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汉字是象形文字,与世界上现存其他文字相比,有许多独到的特点。汉字在其发展历程中,它的字体发生过多次演变,主要有如下几种:
  甲骨文;它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主要用于记录占卜结果的“卜辞”和“契文”。这种文字直到清末,才在商朝都城遗址殷墟,即现在河南安阳被发现,故又叫“殷墟文字”。甲骨文共发现四千多个,已经解读的有一千多个。研究证实,直到周朝早期还有少量使用甲骨文。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存在笔画、偏旁未完全定型情况,但它已形成比较完整的文字系统。
  金文;是商、周时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所以也叫“鐘鼎文”。早期金文保有甲骨文图画文字的特点,晚期金文又与小篆接近。周朝金文已有长达五百字的铭辞,可见已用于记录较大的社会事件。
  小篆;战国时期强大的秦国使用“籀文”,它是“小篆”的前身“大篆”。秦国西进统一中国后,始皇帝进行文字统一,废除其他六国纷繁杂乱的文字,把“大篆”简化整理,规范成全国统一使用的“小篆”。此举是汉字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小篆”成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文字。
  隶书;“蚕头雁尾,雁不双飞”的隶书又叫“汉隶”,也称“八分”或“佐书”。这种字体始于秦末,盛于汉代。隶可是古汉字发展的最后阶段,为随后出现的楷书奠定了基础,是从古汉字发展到现代汉字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楷书;始于汉朝末年,一直流行至今。楷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汉字使用实践发展、探讨出来的比较固定、成熟的字体。汉字的基本特点:如呈现历史文化沿革的功能,文字间的相互有机联繫,笔画端正平直美观的形象,笔画数量的适度、汉字特有的“书法”情感抒发……等,均已十分合理。正因如此楷书基本不变地流行至今。
  草书;原来发端于“隶书”,始于汉朝初年,是快速书写隶书时文人墨客创造出来的变体,被称为“草隶”。楷书出现后,人们去除了“草隶”中隶书的笔画特点,使字体能书写得更加连绵迴绕、畅顺自然,是为千年流行的“今草”。唐朝更出现笔画无比豪放、狂野的所谓“狂草”,成为书法家的挚爱,只是许多人都会望字懵然。
  行书;这种字体产生于三国与两晋时期,其写法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优点是既易看懂又使书写变快。这种字体,偏于楷书多者为“行楷”,偏于草书多的叫“行草”,与楷书一样都是自古至今人们熟悉,喜欢使用的一种字体。
  汉代独尊儒术,中华民族开始重文轻武偏向,直至满清,即使以武称雄中华大地的塞外强悍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后也会逐渐沾染这一陋习。这一重文风气,却让承载中华文化的汉字,具体说主要是楷书,被文才刁钻的文人们摭拾得颇为完美。时至清末民初我独特的中华汉字,已是一个更加完美、成熟的文字。
  以上情况说明文字在不断发展变化中,而在发展达到一定完善程度之后,会长期停留在以使用为主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会慎加保护、爱惜。当然这个阶段也不是完全停止变化发展,甚至在一定历史时期会被回炉检验。
  如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简化、繁化又以简化为主的现象,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大陆政府开始行政颁布一些汉字的“简化字”,开啟了中文“繁”、“简”两个系统,这是继续发展变化的佐证。
  又如近百多年,中土遭遇千年未遇之变局,统治者冥顽不化、刚愎自用,不能带领国家与时俱进。使得领土遭受撕割,人民蒙受凌辱。部分人于是对祖宗留下的中华文化失去信心,以为落后陈旧,必须痛加改革!牵涉到汉字,断定汉字是阻碍中国现代发展之桎梏。一些文化名人也在汉字问题上发出可悲见解,如鲁迅:“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瞿秋白:“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齷齪、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毛坑”等等。这说明成熟的汉字到了一定历史时期,也被回炉检验的事实。
  处在寻求民族崛起方略的时刻,部分人士的观点可以理解,但是,随著现代科技的发展,证实汉字不但不是阻碍文化科技发展的桎梏,而且比西方和其他拼音文字有不可替代的众多优点:讯息含量大,记忆较少字数即能基本掌握中文,由于字与字间的有机联繫及图像性强,更便于初学者的掌握……等等。
  有了上面被普遍认可的事实,我们就应更加珍惜、爱护我们的文化瑰宝——汉字。例如有些朋友一听“尊重繁体,繁、简并重”就会以“不如回到甲骨文”反詰,人们也会问:是否汉字就无限的“简下去”?简到不伦不类的越南字一样?以致最终用拉丁化消灭汉字?!
  汉字是会也应该再发展变化的,然而其方向是兼容繁简,使汉字成为高科技发展的最佳拍档、成为高科技需用语言的最佳选择。而不是只知眼望ABC,坚持简化、排斥正体,再简化直至消灭……!
  文化与政治始终存在一定联繫,拥有强大文化,这个民族也会强大,文字是文化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以前不就有“汉字文化圈”吗!中华民族是个庞大、强盛的民族,一切牵涉其文字的行为,都不应草率动作。应广泛尊重、考虑各方意见,尤其学术界的意见,应考虑历史因素、科学的结论。以免为历史造成负面效果,影响民族团结,国家的统一。

作者:宋林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