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3年12月3日星期二

大國外交歲末掀高潮


     即將過去的2013年是中國外交的一個豐收年。習李高層通過外訪和出席多邊外交場合,成功展示了新一屆中國領導人開明、自信的新形象,並且提出了一係列富有遠見卓識的觀點和構想,宣示了中國的總體外交戰略。

  與此同時,國際地位日益提高、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中國也吸引了一大批外國政要密集訪華。10月22日,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印度總理辛格、蒙古國總理阿勒坦呼亞格同日訪華,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如今,這一幕得以「重演」,只不過關鍵詞由周邊外交變成了大國外交,主角也變成了英國首相卡梅倫、美國副總統拜登和法國總理埃羅,三人分別於2日至4日、4日至5日、5日至9日接踵訪華。

  在國際力量的博弈中,大國關係永遠是佔主導地位的。尤其是作為既得利益者的原有大國與崛起中的新興大國之前的關係,往往給國際格局帶來深刻調整。中國如今所開展的大國外交,就面臨着這樣挑戰與機遇並存的複雜局面。而一年來,習李新班子在處理大國外交方面展現了高超的外交技巧和政治智慧。

  中美關係方面,習近平與奧巴馬6月份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莊園舉行了會晤,這是兩國政府換屆後中美元首第一次面對面接觸和交流,也是中美高層交往的一個創舉,開創了大國關係新模式。中美關係保持了總體穩定,沒有受到「棱鏡門」、東海防空識別區等事件的過多影響。拜登此次訪華,預料將就東海防空識別區進行進一步溝通,避免戰略誤判。

  卡梅倫時隔3年再度訪華,率領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代表團,並且通過開微博拉「粉絲」、參觀國博青銅器展覽等方式來展示對華友好,並強調英國是中歐自貿協定最堅定的支持者。卡梅倫的這些高調表態,一方面是為了消除自己過往一些魯莽舉動帶來的不愉快,同時也是基於對中國貿易投資方面巨大潛力的戰略考慮。

  相較於中英關係,中法關係更為穩健。法國總統奧朗德4月份訪華,是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履新後接待的第一位西方大國元首。而埃羅則有望成為今年最後一位訪華的西方大國首腦。今年雙方在核電、鐵路、航空、金融等領域的一係列合作成果表明,中法關係再次走在中國與西方大國關係的前列。

  中俄、中德關係亦可圈可點。習近平與普京半年內四度會面,李克強與梅德韋傑夫一月餘兩次會晤,充分證明了雙邊關係的熱絡和戰略互信的提升。李克強對德國的成功訪問以及德國在中歐光伏爭端中對中國的支持,密切了北京與柏林間的往來。

  應該看到,中國新領導人通過上述渠道構建了總體有利的國際環境,這同時為有理有節應對日本、菲律賓等國的蓄意挑釁增添了底氣,擴展了戰略迴旋空間。當大多數國家在對華友好中分享發展機遇、實現互利共贏時,日本、菲律賓正因頑固和愚蠢而被邊緣化。


來源:大公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