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大衛戰約翰新領導層確定 工黨團結拼大選?
本週二的國會會期,工黨新黨魁David Cunliffe第一次坐在最前排最中間的位置。從“重在參與”的後排議員,變身為直接向總理提出質詢的反對黨領袖,Cunliffe選擇自己的強項打出第一拳。David Cunliffe曾擔任工黨政府的通訊與信息技術部長,質疑國家黨的網絡定價政策他駕輕就熟。
然而,不知道是否對當天上午的黨團會議太過印象深刻,在提到電訊電纜公司Chorus主席曾給總理打電話時,Cunliffe連續兩次口誤,將Chorus說成了發音相近的Caucus(黨團),引起了現場或善意或惡意的訕笑。總理John Key不放過這樣的好機會,揶揄起David Cunliffe來:
“說起來,有件事倒是千真萬確,我的確接到了Caucus(黨團)的電話,他們表示對我100%支持!我倒是很想知道如果Trevor Mallard從舊金山打個電話來的話,會說些什麼!”
John Key的發言引起鬨堂大笑,David Cunliffe多少有點尷尬,新任工黨黨鞭Grant Robertson甚至上前向議長David Carter提出了抗議。
兩位新黨魁首回合較量,John Key小勝!
工黨的裂痕?
總理的玩笑開的恰到好處,不僅將David Cunliffe咄咄逼人的質詢一筆帶過,又不偏不倚的戳到了工黨的痛處。
總理的玩笑有兩層意思。
首先他藉著Cunliffe把Chorus說成Caucus(黨團)的機會,表示了國家黨黨團對他自己100%的無條件支持,影射David Cunliffe這位新任黨魁在工黨黨團內部可憐的支持率。在上週日晚公佈的工黨新任黨魁選舉結果中,34位工黨國會黨團成員只有11人支持David Cunliffe,而支持其主要對手Grant Robertson的有16人之多。在工會投票中David Cunliffe得到了70.77%的支持;在黨員投票中他也獲得了60.14%的支持,正是在這兩者中的支持讓他最終勝出。但是,如果按照以往由國會黨團成員投票產生黨魁的選舉辦法,當天站在國會大廳裡質詢總理的就不會是他Cunliffe了,而是他身邊的Grant Robertson。David Cunliffe能夠勝出,拜較為“民主”的新選舉辦法所賜,但無論如何,每天共事的黨團成員中有那麼多人反對他,這件事本身就挺尷尬的,難怪總理專拿這個來說事。
其次,坊間早有傳聞,在工黨內部存在一個ABC Club(Anyone But Cunliffe Club,選誰都不選Cunliffe)。一些資深的工黨議員,如Annette King,Phil Goff,JacindaArdern,PhilTwyford,Chris Hipkins,Trevor Mallard和Clayton Cosgrove都是重要成員。Trevor Mallard目前正在美國舊金山觀摩美洲盃,總理特別提到想知道Trevor Mallard打電話來會說些什麼,又一次影射工黨內部的“山頭主義”。其中的意味,懂的自然懂。
推Parker做副黨魁
代表團結問題尚未解決?
週二上午,工黨宣佈了輔佐David Cunliffe的副黨魁人選:現財政事務發言人,老牌“政工”David Parker。至此,工黨推出了David Cunliffe和David Parker(David-Divid)組合,在2014年大選中挑戰“萬人迷”總理John Key,堪稱兩個大衛戰約翰。
David Parker是來自但尼丁市的國會議員,在工黨內部資格很老,Helen Clark時期就擔任過資深的部長。2011年大選失敗後Phil Goff下臺,David Parker也曾被認為是黨魁的有力競爭者,當時Grant Robertson被認為只能給他打下手。在這次黨魁競選中,和2011年一樣,David Parker早早表態不參加,同時在投票中力求中立,態度曖昧,不得罪David Cunliffe和Grant Robertson中任何一人。據信最終他安全的選擇了不太可能當選的Shane Jones,為將來留好餘地。按說,這樣老資格、有人脈、有手腕的人選,應當是David Cunliffe不錯的副手人選。
然而,更多工黨支持者希望Grant Robertson能站出來接下副黨魁這個職務,最終他們失望了。其實,這裡面的象徵意義更大一些。作為David Cunliffe在競選黨魁時的主要對手,Grant Robertson背後有工黨資深國會議員們的支持,包括Annette King,Phil Goff, Chris Hipkins,Clayton Cosgrove等所謂“反Cunliffe集團”成員。David Cunliffe勝出後,Grant Robertson表態“100%支持”,人們期待這種“100%支持”能夠不僅停留在口頭上。因此,期待Grant Robertson出任副黨魁,展現工黨“團結一家親”的呼聲甚囂塵上。
在David Parker被宣佈為副黨魁後,坊間有傳聞稱David Cunliffe曾提名Grant Robertson,但被婉拒了。週二當天,無論是David Cunliffe還是Grant Robertson,都拒絕承認或否認這種說法,對此不予置評。但也有消息來源稱David Cunliffe從來沒有考慮過Grant Robertson,David Parker是他的第一人選。
週三上午,David Parker在接受電臺採訪時表示,提名他擔任副黨魁是工黨黨團的共同選擇,大家一起作出的決定:“David Cunliffe提出他想要的人,這和Grant Robertson的想法不謀而合,大家都覺得很好,因此一致通過。”不難看出,David Parker其實相當於什麼都沒說。
知名政治評論員John Armstrong指出,無論是David Cunliffe壓根沒提名Grant Robertson,還是Grant Robertson沒接受David Cunliffe的好意,這兩個代表目前工黨“兩股勢力”的人沒在一起合作,這本身就說明了一些問題:工黨或許並非如表面上所說的那樣“精誠團結”。
總理John Key甚至引用了中國傳統的“陰陽”之說,來指出工黨內部的不團結。他表示,工黨要成功必須讓Cunliffe和Robertson這“一陰一陽”協調共生,但現在“陽正坐得遠遠的,沒準剛好在密謀點什麼呢!”
為什麼會選擇Cunliffe?
這是個好問題,但如果更準確一點的話:應該是“為什麼工黨的基層黨員和工會組織們會選擇Cunliffe?”要知道,如果還是工黨核心成員們說了算的話,根本沒Cunliffe什麼事。
首先:工黨的支持者們受夠了!他們給那些因為Cunliffe的不足之處或出於個人恩怨而精心算計的大佬們當頭一棒。
自Helen Clark淡出新西蘭政壇後,工黨的支持率屢屢下挫,上屆大選又遭遇慘敗,但工黨高層們似乎仍熱衷於“內部鬥爭”,在PhilGoff後選擇了一個明顯不適合“險惡政治圈”的“好好先生”David Shearer。無他,David Shearer不會、也沒有能力給任何人構成威脅。選他,安全又可靠。
然而,此後一年半的事實證明,理想主義者David Shearer實在不適合這個舞臺。他缺乏對政策的瞭解,更缺乏面對媒體和公眾目光的經驗,下臺是必然的,也是工黨為2014年大選籌謀的不二選擇。但是,顯然工黨基層黨員開始不買高層的賬了。他們不願從一個安全選項換到另一個安全選項,他們希望求變。因此,個性張揚,人際關係差,但熟悉經濟、金融,有豐富經驗的David Cunliffe成了工黨支持者的必然選擇——這是一個可以拿出來一賭勝負的人物。其實,很早就有評論人士指出,站在第三方的立場上來看,David Cunliffe是最合適的黨魁人選,這樣毫無懸念的事情,真不知道工黨還在糾結些什麼?!
更重要的原因是,分析人士指出,工黨如果想要在2014年大選中挑戰國家黨,David Cunliffe幾乎是唯一有可能做到的人。John Key非常受歡迎,目前來看成功希望不大,但David Cunliffe可以凝聚工黨的左翼價值觀,其豐富的財經知識和經驗又能防止John Key在大選中針對工黨這一弱點窮追猛打。
分析人士指出,David Cunliffe有能力向工黨支持者傳遞清晰而又準確的信號:工黨的政策到底是怎樣的,背後又體現了什麼樣的價值觀?對於這一點,David Shearer一直陷於含混不清的境地,讓人難以理解工黨到底代表哪一個階層的利益。
尤為重要的是,David Cunliffe或許可以喚醒上次大選80萬棄權者的投票熱情——他們中的很大部份人也許會傾向工黨。此外,在民主選舉中,中間選民往往更理性,更能起到決定性作用。David Cunliffe對這些搖擺不定的選民或者會更有吸引力,至少和David Shearer或Phil Goff相比。如今,中間選民們多了一個選項,可以在John Key的中右和David Cunliffe的中左之間從容的做個選擇。
最後,難道沒有其他人已經厭煩Russel Norman或Winston Peters儼然一副當自己反對黨領導人物的模樣了嗎?在右派執政時,相比綠黨和優先黨,代表傳統主流左派的工黨領袖更應該是反對黨共主。David Shearer做不到的事情,David Cunliffe能做成什麼樣,我們拭目以待!
先驱报記者 葉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